• kuàng
  • yǐn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àng rì yǐn yuè

成语解释: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

成语出处:宋 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曠日引月

英文翻译:Long days lead to the moon

旷日引月的意思

旷:1.空而宽阔:旷野。地旷人稀。2.心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3.耽误;荒废:旷课。旷工。旷日废时。4.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如轴和孔、键和键槽等)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衣着过于肥大,不合体:车轴旷了。螺丝旷了。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5.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引:1.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却:引退。引避。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成语评论

旷日引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实际生活中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吧:同事小李为了准备一场演讲,每天反复修改PPT,纠结配色和字体,结果拖了三个月还没完成——这就是典型的“旷日引月”。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明明可以高效完成的事,总会被无限期拖延?

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常常误把“准备”当“行动”。就像有人想开咖啡馆,花两年时间研究咖啡豆产地却从未租店面,最终计划不了了之。这种行为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或许是对完美主义的过度追求,或是害怕面对实际挑战的自我保护。

换个视角来看,“旷日引月”未必全是坏事。考古团队修复千年壁画时,为保护文物完整性,宁可花五年慢慢清理也不仓促施工。这里的关键在于区分“必要的谨慎”和“无意义的拖延”。如何判断?有个简单方法:问问自己“如果今天不做这件事,三年后会后悔吗?”

在个人生活中,我观察到有趣的反差:越是看似复杂的目标,越需要拆解成具体步骤。比如写书这件事,与其纠结“要写名著”的宏大愿景,不如规定每天写500字。这种化整为零的策略,能有效避免陷入“旷日引月”的泥潭。毕竟,完成胜过完美。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放大了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当我们被各种信息轰炸时,更要警惕“时间黑洞”。不妨试试设定“决策截止日”:给每个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就像农民知道错过播种季就要再等一年。时间管理不是要把每分钟填满,而是让重要的事真正发生。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苛责自己偶尔的拖延,不如把“旷日引月”当作提醒信号。下次发现项目停滞时,试着换个执行方式:把会议室讨论改成现场实操,用五分钟短视频代替万字计划书。行动本身,往往比空想更能推动事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