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àng
  • lěi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àng rì lěi shí

成语解释:累:积累。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成语出处:宋 曾巩《为人后议》:“今世议者纷纷,至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拖延时间

繁体字形:曠日纍時

英文翻译:A long time

旷日累时的意思

旷:1.空而宽阔:旷野。地旷人稀。2.心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3.耽误;荒废:旷课。旷工。旷日废时。4.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如轴和孔、键和键槽等)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衣着过于肥大,不合体:车轴旷了。螺丝旷了。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5.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提到“旷日累时”,许多人会联想到“耗时漫长”的场景。比如一位科研工作者花了五年时间研究新能源电池,每天泡在实验室里调整参数、分析数据。同事问他:“这么长时间值得吗?”他回答:“技术突破没有捷径,只有反复试错才能找到最优解。”这个例子展现了“旷日累时”的本质:为特定目标付出持续努力,即便过程枯燥也要坚持。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需要这么久,为什么不用更高效的方法?”其实就像种树需要等待生根发芽,有些事必须经历时间沉淀。比如苏州园林的建造往往耗时数十年,匠人们要观察四季光照变化,调整假山布局;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规划景观层次。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智慧,正是成语传递的核心价值。

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依然存在。比如自媒体创作者用三年时间积累十万粉丝,看似比“爆红”的网红慢很多,但持续的内容打磨反而能建立更稳固的受众关系。这让我想到:在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旷日累时”反而成为稀缺品质。它要求我们既要对抗浮躁心态,又要保持对目标的清晰认知。

或许有人质疑:“花这么长时间会不会错过机会?”实际上,时间投入与成果质量往往成正比。敦煌壁画的修复工作持续了半个世纪,专家们用矿物颜料逐层填补,只为还原千年前的色彩。这种“不计时日”的专注,恰恰成就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关键在于明确目标是否值得长期投入,而非单纯计较时间成本。

观察身边会发现,真正改变生活轨迹的突破,常常来自日积月累。就像程序员坚持每天写代码三小时,三年后终于开发出获奖应用;又像健身爱好者每周四次训练,两年后练出匀称体型。这些事例印证了:当时间维度拉长,量变终会引发质变。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建立可持续的节奏,而非被时间压力消磨斗志。

面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与其焦虑“还要多久”,不如关注“每天进步”。就像培育盆栽,每日浇水修剪看似平淡,但某天突然发现枝干已虬结如龙。这种“时间的朋友”思维,或许能让“旷日累时”从负担变为机遇,帮助我们在快节奏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