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dì cháng jiǔ
成语解释:见“天长地久”。
成语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形容时间长久
繁体字形:天地長久
英文翻译:enduring as the universe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天地长久”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时间跨度极大或事物永恒不变的状态。比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可以说:“黄山上的奇松怪石历经千年风雨,仿佛天地长久的见证者,默默注视着人间变迁。”这里的“天地长久”既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恒常。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天地”来比喻长久?其实这源于古人对宇宙的朴素认知——天空和大地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似乎永不消亡,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比如在爱情誓言中,人们会说:“愿你我之情如天地长久,不惧岁月消磨。”这种表达并非迷信,而是借用自然意象传递内心对稳定关系的渴望。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更加多元。比如在讨论传统文化保护时,可以说:“非遗技艺的传承需要天地长久的耐心,就像老师傅用三十年打磨一件漆器,每一层颜料都在等待时光的沉淀。”这种用法将“长久”的概念从时间维度扩展到文化延续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天地长久”并不等同于僵化不变。我曾见过古镇里的百年老宅,木结构在修缮中保持着原有风貌,但内部已装上智能家居系统。这让我思考:真正的“长久”或许在于核心价值的坚守与外在形式的与时俱进。就像成语本身,历经千年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正是因为其承载的永恒概念始终能与时代共鸣。
当年轻人感叹“什么都变得太快”时,不妨寻找生活中的“天地长久”。可能是窗前陪伴你十年的绿植,或是通讯录里那个随时能接电话的老友。这些具体而微的持久存在,恰似成语给我们的启示:在变幻的世界里,总有些事物值得用耐心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