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ǎi
  • chéng
  • p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hǎi chéng píng

成语解释:国家持久太平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繁体字形:四海承平

英文翻译:Chengping

四海承平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承:1.托着;接着:承尘。承重。2.承担:承印。承制中西服装。3.客套话,承蒙:昨承热情招待,不胜感激。4.继续;接续:继承。承上启下。承先启后。5.接受(命令或吩咐):秉承。承命。6.姓。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成语评论

提到“四海承平”,很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皇帝台词。比如:“如今四海承平,百姓安居乐业,朕心甚慰。”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景象。但放在今天,它是否只是一个历史词汇?

举个例子,国际新闻中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描述:“多国签署气候协议,为四海承平的世界愿景迈出一步。”这里跳脱了传统语境,将“天下太平”的概念拓展到全球合作层面。成语的灵活性恰恰体现在它能跨越时空,呼应现代人对和平的追求。

为什么我们仍需要这个成语?

一位社区志愿者曾说:“我们街道二十年没发生过恶性案件,算不算‘小范围的四海承平’?”这个提问很有意思——大时代的安稳由无数个微观的和谐组成。当邻里纠纷减少、垃圾分类有序进行时,这些细节都在为整体社会的“承平”添砖加瓦。

有趣的是,科技发展正在改写实现“承平”的方式。某智慧城市的管理者分享:“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我们化解了80%的潜在矛盾。”技术手段与传统治理智慧结合,让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变得更高效透明。

成语背后的现代启示

观察发现,年轻人更倾向用“岁月静好”表达相似概念。但相较而言,“四海承平”蕴含着更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它提醒我们:太平盛世的维持,需要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保持自觉。就像交通信号灯系统,只有所有驾驶员共同遵守规则,道路才能畅通无阻。

最近参加读书会时,有位退休教师这样说:“真正的四海承平,不是消灭所有问题,而是建立解决问题的良性机制。”这个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它打破了人们对“绝对太平”的幻想,转而关注动态平衡的智慧。

走在繁华的商业街上,看着有序排队的顾客、自觉礼让的行人,忽然意识到:成语的生命力不在于被供奉在词典里,而在于人们用具体行动为其注入新的注解。或许这才是“四海承平”在当下的真正含义。

四海承平的造句

  1. 造句 只是如今四海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2. 造句 古之贤明,内圣外王,万众安乐,四海承平。
  3. 造句 现今天下四海承平,宇内安富,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做皇帝做到这地步再大的过错也不是过错。
  4. 造句 嘉靖二十九年,四海承平,国泰民安。
  5. 造句 吾大宋以文治天下,以德教四方,今四海承平之际……
  6. 造句 禀太皇太后,神宗显皇帝在位时,四海承平,天下安宁。
  7. 造句 混账!如今四海承平哪里来的倭寇?你少在这里胡咧咧,小心你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