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ǎi
  • jiē
  • xi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成语解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四海皆兄弟

英文翻译:Brothers all over the world

四海皆兄弟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兄:1.哥哥:父兄。胞兄。从兄。2.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兄。3.对男性朋友的尊称:仁兄。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次序。6.古同“”,但。[tì]古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成语评论

四海皆兄弟”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刚搬到新小区,邻居们主动帮他搬行李、介绍周边设施,他感慨道:“真是‘四海皆兄弟’,到哪儿都能遇到热心人。”这种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当陌生人之间展现善意时,这句话就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温暖感受。

有人可能会问:“这句话放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其实互联网时代给了它新注解。比如跨国网友通过字幕组协作翻译冷门纪录片,不同国籍的玩家在游戏里组队通关,这些打破地域隔阂的合作,正是“四海皆兄弟”的数字化呈现。技术缩短了物理距离,但人心相通才是内核。

该成语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追根溯源,《论语》中“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表述,强调以礼待人就能建立广泛联结。这种思想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当我们在机场帮助语言不通的旅客,或在社交媒体为受灾地区捐款时,都在实践着跨越地域的人文关怀。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包容性。它不要求人们背景相同,而是通过具体行动构建情感纽带。就像去年郑州暴雨时,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自发驰援,民间车队排成长龙运送物资,这种自发形成的互助网络,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地诠释了“兄弟”二字的重量。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个概念?可以从细微处着手:给外卖小哥递瓶水,在公园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甚至只是在电梯里对陌生人微笑。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就像往湖面投掷石子,激起的善意涟漪会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当越来越多人相信“四海皆兄弟”,世界就会朝着这个理想状态靠近一步。

四海皆兄弟的造句

  1. 造句 将相宁无种,本无富和穷。四海皆兄弟,世界应大同。项羽 
  2. 造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3. 造句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古人。
  4. 造句 牧师以“四海皆兄弟”的意义为主题,向聚会的群众发表演说。
  5. 造句 也许它是双赢的,是对于人性本善四海皆兄弟这一信念的理想化。他们出于这一目的,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向人们展示自己人生的低谷。
  6. 造句 不用不用……呃,四海皆兄弟嘛,咱这谁跟谁啊……
  7. 造句 五湖四海皆兄弟也,二郎又何必客套?
  8. 造句 春耕种,夏肥施,秋收获,冬存储,形足以劳动,知足以乐施。劳动让春夏秋冬添生机,让五湖四海皆兄弟!劳动节祝兄弟:劳而有功,劳有所获!五一快乐!
  9. 造句 人生迷茫的总是未来,留恋的总是过去。如有一扇任意门,可以把这些都扫去,我愿你天下皆孝子,四海皆兄弟,恋人终一起,没有遗憾,唯有快乐,给世界一番快乐喜气。
  10. 造句 战争制造难民,贫穷制造难民,洪水海啸制造难民,火山地震制造难民,620世界难民日,五湖四海皆兄弟,用一颗博爱之心去帮助难民,谴责战争,摆脱贫穷,共同面对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