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成语解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四海皆兄弟
英文翻译:Brothers all over the world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兄:1.哥哥:父兄。胞兄。从兄。2.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兄。3.对男性朋友的尊称:仁兄。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第”,次序。6.古同“第”,但。[tì]古同“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四海皆兄弟”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刚搬到新小区,邻居们主动帮他搬行李、介绍周边设施,他感慨道:“真是‘四海皆兄弟’,到哪儿都能遇到热心人。”这种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当陌生人之间展现善意时,这句话就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温暖感受。
有人可能会问:“这句话放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其实互联网时代给了它新注解。比如跨国网友通过字幕组协作翻译冷门纪录片,不同国籍的玩家在游戏里组队通关,这些打破地域隔阂的合作,正是“四海皆兄弟”的数字化呈现。技术缩短了物理距离,但人心相通才是内核。
该成语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追根溯源,《论语》中“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表述,强调以礼待人就能建立广泛联结。这种思想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当我们在机场帮助语言不通的旅客,或在社交媒体为受灾地区捐款时,都在实践着跨越地域的人文关怀。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包容性。它不要求人们背景相同,而是通过具体行动构建情感纽带。就像去年郑州暴雨时,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自发驰援,民间车队排成长龙运送物资,这种自发形成的互助网络,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地诠释了“兄弟”二字的重量。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个概念?可以从细微处着手:给外卖小哥递瓶水,在公园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甚至只是在电梯里对陌生人微笑。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就像往湖面投掷石子,激起的善意涟漪会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当越来越多人相信“四海皆兄弟”,世界就会朝着这个理想状态靠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