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
成语解释:馈:赠送。缺粮时从千里之外送来,难免士兵挨饿。比喻远粮不解近饥,远水不解近渴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恳荒》:“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千裏饋糧,士有饑色
英文翻译:A thousand li feeds food, but a man is hungry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馈:1.馈赠:馈送。馈以鲜果。2.传输:馈线。反馈。
粮:1.粮食:杂粮。口粮。粮仓。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钱粮。公粮。完粮。3.姓。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它背后藏着什么道理呢?简单来说,它描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即使有人千里迢迢运送粮食,士兵们却依然面黄肌瘦。为什么会这样?咱们先看一个例子。
比如,古代打仗时,将军派了一支队伍从都城运粮到边疆。结果路上遇到山洪,粮车被冲走了一半;剩下的粮食因为天气潮湿发了霉,士兵们只能饿着肚子打仗。这时候,“千里馈粮”成了徒劳,士兵们的“饥色”就成了必然。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花了大力气运粮,为什么不提前规划好路线和储存方式?这就点出了成语的核心问题——光有行动,没有策略,反而会适得其反。就像今天有些公司为了赶项目进度,盲目加班,结果员工累垮了,效率反而更低。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某互联网公司花大价钱开发了一款App,但没做用户调研,最后功能复杂到连内部员工都用不明白。这不就是“千里馈粮”的翻版吗?资源投入了,但实际需求没解决,用户自然“饿肚子”。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我们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平衡。就像种菜,光浇水不松土,菜苗照样长不好。生活中很多事也一样,努力的方向比单纯的“拼命”更重要。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那些能成事的人,往往在行动前会多问一句:“这件事的关键障碍是什么?”这种思维恰恰能避开“士有饥色”的陷阱——毕竟,饿着肚子打仗的士兵,可打不了胜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