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l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兼语式;作宾语、定语;
繁体字形:毫釐千裏
英文翻译:a warning against carelessness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厘:1.(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厘米。厘升。2.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b)质量或重量,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c)地积,10厘等于1分。3.利率,年利率1厘是每年百分之一,月利率1厘是每月千分之一。4.整理;治理:厘定。“釐”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毫厘千里”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先看一个例子:小明在填写快递地址时,把“幸福路”写成“幸福巷”,结果包裹被送到了隔壁城市。原本只是几个字的误差,却让整个物流流程多绕了上百公里。这就是典型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微小误差真的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吗?现代航天工程给出了有力证明。某次火箭发射前,工程师发现燃料管接口的螺纹少车了0.1毫米。如果强行发射,这个肉眼难辨的缝隙会导致燃料泄漏,最终使造价数十亿的航天器偏离预定轨道。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才确保了火箭的精准入轨。
在人际关系中同样存在类似现象。小王和客户沟通时,把“预计下周完成”说成“尽量下周完成”,这两个看似相近的表达,前者传递确定性,后者暗示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这种语言层面的微妙差异,常常成为商业合作成与败的分水岭。
我观察到现代社会的精细化管理趋势,其实暗合这个成语的智慧。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装车间,温度要控制在±0.5℃区间,湿度必须稳定在45%±3%——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用精密仪器反复校准的结果。这种对"毫厘"的执着追求,恰恰是保证"千里"目标实现的基础。
在个人成长领域,这个成语还有更深的启发。每天多背5个单词,三年就能积累近5500个词汇量;每天早起半小时阅读,五年相当于多出整整三个月的学习时间。这些微小的正向积累,经过时间的放大效应,最终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或许这就是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现代注解。
面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会把握大方向,也要懂得关注关键细节。就像老工匠常说的:"好作品不在大刀阔斧,而在分寸拿捏。"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毫厘"之处,往往藏着通往成功的密码。当我们开始重视这些细微差别时,或许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跨越千山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