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g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zhī gāo dī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繁体字形:不知高低

英文翻译:can 't tell high from low

不知高低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低:1.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跟“高”相对,2.同):低空。飞机低飞绕场一周。水位降低了。3.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低地。声音太低。眼高手低。4.等级在下的:低年级学生。我比哥哥低一班。5.(头)向下垂:低着头。

成语评论

哎呦喂,各位看官可曾遇到过「不知高低」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分不清场合、拿捏不好分寸。比如同事聚餐时,有人突然当着老板面吐槽公司福利差,你说这叫不叫「不知高低」?这成语简直就是为这种「脚趾抠地」的尴尬场面量身定做的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这个成语和『没大没小』有啥区别?」问得好!举个栗子你就明白了。隔壁老王家孩子把爷爷的紫砂壶当玩具摔了,这是「没大没小」;但要是小王在爷爷寿宴上说「您这岁数该写遗嘱了」,这就妥妥属于「不知高低」啦!

要说现在最容易「不知高低」的场合,那必须是社交媒体。前两天瞅见个网友在抗疫新闻下刷明星八卦,这不是典型的「分不清轻重缓急」吗?要我说啊,当代人拿着手机就跟揣着个定时炸弹似的,稍不留神就「秃噜嘴」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还没当过几次「愣头青」呢?记得刚工作时,有次我当着客户面纠正领导的口误,结果空气突然安静...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呢!所以嘛,这「不知高低」就像学骑自行车,总得摔几回才能学会把握平衡。

依我看啊,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不是「高情商」,而是「知深浅」的智慧。就像吃火锅得看准火候,该涮毛肚时别下土豆片,为人处世不也这个理儿?各位老铁在生活里遇到过哪些「不知高低」的趣事?评论区走起啊!

不知高低的造句

  1. 造句 我自命不凡,不知高低。
  2. 造句 通臂仙见谅,他们是新来的,不知高低。
  3. 造句 华山群道见他径自冲来,不禁大哗这毛头小子不知高低。
  4. 造句 教头,乡下村夫不知高低,千万不要怪罪。
  5. 造句 的邓艾,最后为其自以为是的迂执及不知高低深浅,付出了一世英名和全家老少的性命。
  6. 造句 我不也是到了人家地头,不知高低深浅,用这个方法探探究竟吗?怎么想后头还有眼睛呢?
  7. 造句 你啊,才夸了一句便如此不知高低,与王馆主相比你还差得远呢。
  8. 造句 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骂个不住。
  9. 造句 王伦逼问高原是不是济南府的知府张叔夜的斥侯,王伦是有点不知高低。
  10. 造句 李虎,我大哥念你是个英雄才好言相劝,你却推三阻四非要逼我们动武是不,别扯一尺蓝布当天使不知高低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