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gāo
  • xi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zhī gāo xià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成语出处: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做事

繁体字形:不知高下

英文翻译:can 't tell high from low

不知高下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成语评论

哎哟,你瞅瞅,“不知高下”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分不清好坏高低嘛!比如有人非说自己的厨艺堪比米其林大厨,结果做个蛋炒饭都糊锅——这不就是典型的不知高下?这时候真想问问他:“老兄,你尝过自己炒的饭没?”

那问题来了,为啥人容易陷入“不知高下”的困局呢?说白了,认知局限就像戴了哈哈镜。就像我表弟刚学吉他三天,非要在家庭聚会开个人演奏会,结果弹得全家人集体捂耳朵。这可不是盲目自信嘛!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年轻时没干过几件“自我感觉良好”的傻事呢?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看那些直播带货的主播,十个里有八个敢说自家产品“全网最低价”。结果消费者比价后发现,嘿,隔壁平台便宜二十块!这种情况,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以说啊,判断高低这事儿,还真得靠真材实料说话。

不过依我看呐,“不知高下”未必全是坏事。就像刚入行的设计师,虽然暂时分不清设计风格的优劣,但这种懵懂状态反而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关键是要保持学习心态,别像那个寓言里坐井观天的青蛙,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片蓝天。

说到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比啥都重要。就像吃火锅选蘸料,有人偏爱麻酱的醇厚,有人独爱油碟的鲜香——口味可以各有所爱,但食材新不新鲜、锅底正不正宗,这些基本标准可马虎不得。咱们既要允许百花齐放的个性表达,也得守住判断优劣的底线思维,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知高下的造句

  1. 造句 可若是那人不是弦夙,实力不知高下,便只能暗中提防。
  2. 造句 小侯爷,看我刘一手替你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高下二等的东西!
  3. 造句 村夫不知高下,虽说兄弟乃是这阳谷县人,但此番到得飞仙楼来,小可便算是异地而主,却如何恁地轻意?快快进去。
  4. 造句 刀宗掌门冷横一脸不屑的笑了笑,盖阳也是不知高下的转眼看了看这冷横,随即便转身跟在玄箭身后,准备出门。
  5. 造句 这些下人都不知高下的,杨大师到此,怎么能够怠慢呢。
  6. 造句 话音刚落,整个地下室中一片嘈杂,谩骂之声不断,不少人甚至撸起衣袖,已经准备上前教训这个不知高下的黄毛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