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gù sǐ huó
成语解释: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要命
繁体字形:不顧死活
英文翻译:not to care whether live or di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活人。活到老,学到老。鱼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状态下:活捉。3.维持生命;救活:养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动;灵活:活水。活结。活页。活塞。5.生动活泼;不死板:活气。活跃。这一段描写得很活。6.真正;简直:活现。这孩子说话活像个大人。7.工作(一般指体力劳动的,属于工农业生产或修理服务性质的):细活。重活。庄稼活。干活儿。8.产品;制成品:出活儿。箱子上配着铜活。这一批活儿做得很好。
哎哟喂,说到“不顾死活”这成语,大家第一反应是啥?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做事豁出去,完全不管后果是死是活。比如有人为了救人冲进火场,嘴里喊着“顾不了那么多了”,这就是典型的“不顾死活”。但这事儿到底是英勇还是鲁莽?咱得掰扯掰扯。
举个栗子:老张为了赶项目连续三天通宵,结果直接晕倒在办公室。同事说他这是“不顾死活地拼”。问题来了:这种拼法值不值得夸?要我说啊,精神可嘉,但方法得商榷。身体垮了,项目成了又有啥用?说白了,拼命不等于智慧。
再比如:小年轻骑摩托飙车,油门拧到底还喊“刺激就行”。这波操作倒是真“不顾死活”了。核心矛盾点在哪?追求肾上腺素和保障生命安全,压根儿不是单选题嘛!咱老祖宗说的“留得青山在”可不是瞎扯,玩命换来的痛快就像泡沫,一戳就破。
话说回来,为啥总有人选择“不顾死活”?其实啊,要么是被逼到绝境,要么是被情绪牵着走。就像那个为了孩子医药费抢银行的电影角色,观众一边骂他法盲,一边又忍不住叹气。这种时候啊,关键得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众筹平台、社会救助,总比玉石俱焚强。
个人观点预警!虽然佩服“豁出去”的魄力,但更推崇“带脑子的勇敢”。你看那些消防员训练时反复模拟火场救援,这就是把“拼命”和“准备”结合的最佳示范。俗话说“胆大心细”,可不比闷头蛮干香多了?
说到底,“不顾死活”就像把双刃剑。用在保家卫国、紧急救援那是闪光点,但要是日常小事也这么搞,那就真成了二百五行为。咱们得学会区分“必要的冒险”和“无谓的赌命”,就像炒菜得掌握火候,过了头可就糊锅啦!
最后唠叨句:遇到事儿先深呼吸三秒,多问自己“有没有更聪明的解法”。毕竟活着才能持续输出,对吧?别让“不顾死活”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选项,那格局可就太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