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ù sān bù gù sì

成语解释:顾:照顾。顾到这儿顾不了那儿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以后可还再顾三不顾四的不了?以后可还单听叔叔的话,不听婶娘的话不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顾此失彼

繁体字形:顧三不顧四

英文翻译:Gu San ignores four

顾三不顾四的意思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成语评论

顾三不顾四”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真实的例子:老张为了赶工完成项目汇报,熬夜三天把数据整理得漂漂亮亮,结果第四天开会时才发现PPT里的图表全贴错了页码。同事问:“你这数据对得上吗?”他只能尴尬挠头。你看,光盯着“做完”这个目标(顾三),却忽视了细节检查(不顾四),反而让努力打了折扣。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比如有人减肥时疯狂节食,体重掉得快(顾三),但体检发现免疫力暴跌(不顾四)。生活中这类“拆东墙补西墙”的选择太常见了。关键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取舍背后的代价?

再举个反直觉的例子:小王为了给孩子报六个兴趣班,每天接送跑得脚不沾地(顾三),结果孩子累得在钢琴课上打瞌睡(不顾四)。表面看是“为孩子好”,实际却违背了教育规律。这里藏着个扎心真相——有时候,我们越努力“顾全”,反而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陷阱。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邻居李阿姨的故事。她总爱囤打折卫生纸,阳台堆得走不了人(顾三),却忘了梅雨季容易发霉(不顾四)。这种“即时满足vs长远考量”的博弈,不正是成语的现代演绎吗?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往往源于对“效率”的过度追求。

或许有人要问:“怎么避免顾三不顾四?”我的观察是:给重要事务留出缓冲期。就像程序员写代码要留测试时间,厨师炒菜要预留调味的余地。有个简单方法——做计划时,主动给每项任务多加20%的“容错空间”。这看似“浪费”的时间,往往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最后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忙着刷短视频获取碎片知识(顾三),却逐渐失去了深度阅读的能力(不顾四)。这种集体性的注意力分配失衡,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在数字时代的全新注解。当我们为即时反馈欢呼时,是否也该留片心灵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