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n kuī zhī jiàn
成语解释:管窥:从管中看物。管筒所窥见的地方极小。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成语出处:《魏书·魏收传》:“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多为自谦之辞
繁体字形:管窺之見
英文翻译:A glimpse
管:1.管子:钢管。竹管。水管。气管儿。2.吹奏的乐器:黑管。管弦乐。3.形状像管的电器件:电子管。晶体管。4.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两管牙膏。5.姓。6.管理;看管:管账。管图书。谁管仓库?。她能同时管十台机器。7.管辖:这个省管着几十个县。8.管教:管孩子。9.担任(工作):我管宣传,你管文体。10.过问:管闲事。这事我们不能不管。11.保证;负责供给:管保。不好管换。管吃管住。12.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配合:他长得又矮又胖,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13.作用跟“向”相近:管他借钱。管我要东西。14.不管;无论:管他是谁,该批评就得批评。15.关涉;牵涉:他不愿来,管我什么事?
窥: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窥豹。2.暗中察看:窥探。窥测。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管窥之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竹管的小孔看东西”,比喻见识狭窄、看问题片面。比如,同事小张看到公司上个月销售额下降,立刻断言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却忽略了行业淡季和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这种仅凭单一数据下结论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管窥之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管窥之见”?其实这和思维惯性有关。就像用手机拍照时只聚焦一朵花,却忽略了整片花园的美——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个细节牢牢抓住,大脑会自动简化复杂问题。比如父母看到孩子考试失利,立刻批评“不够努力”,却忽略了心理压力、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如何避免这种局限性?我曾遇到一位创业者,他在产品失败后没有直接放弃,反而走访了100位用户,最终发现真正问题出在用户使用习惯上。这种跳出固有视角、主动拓宽信息源的做法,就像把竹管换成广角镜头——视野开阔了,判断自然更全面。
值得注意的是,“管窥之见”不完全是个贬义词。在急诊室抢救病患时,医生需要快速锁定关键症状;消防员面对火情,必须优先处理危险源。这些特殊场景下,聚焦核心反而能提高效率。关键在于区分“战术性专注”和“战略性短视”——前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后者才是真正的认知局限。
生活就像多棱镜,每个切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正通过“竹管”观察世界时,不妨多问一句:“还有哪些角度我没看到?”这种自我提醒,本身就是突破认知边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