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ú dé zhī jiàn
成语解释: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为说,创为独得之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与众不同的见解
繁体字形:獨得之見
英文翻译:Unique views
独:1.一个:独子。独木桥。无独有偶。2.独自:独揽。独断专行。3.年老没有儿子的人:鳏寡孤独。4.唯独:大伙儿都齐了,独有他还没来。5.自私;容不得人:这个人真独,他的东西谁也碰不得。6.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哎哟喂,说到“独得之见”这个成语,不少人可能会挠头: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它指的就是那种别人没想到、只有你琢磨出来的新鲜观点。比如老张开会时突然蹦出一句“咱能不能用直播卖挖掘机?”,全场先是一愣,接着拍案叫绝——这不就是典型的独得之见嘛!
那问题来了:独得之见的核心到底是啥?嘿,您可问着了!关键就在于“跳出框框想问题”。就像去年我表妹写论文,别人都在研究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她却另辟蹊径分析“土味视频如何缓解打工人的孤独感”,结果论文直接被核心期刊收录。您看,这不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带来的惊喜?
不过话又说回来,独得之见和固执己见咋区分呢?这事儿我可得掰扯掰扯。去年小区改造,王大爷非说要在绿化带种南瓜,说是既能吃又能看。虽然想法够独特,但完全没考虑物业管理难度。所以说啊,真正的独得之见得经得起现实检验,不能光图新鲜劲儿。
依我看呐,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独得之见可比背知识点重要多了。就拿我邻居家孩子来说,老师布置《西游记》读后感,全班都在写孙悟空,他却关注沙和尚的团队价值,结果被当成范文全校传阅。您说,这不就是独立思考的魅力吗?
当然啦,独得之见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前阵子我们部门搞创新大赛,小李提出的“用外卖保温箱原理改进冷链运输”方案拿了头奖。后来才知道,他为了这个点子,连着三个月周末泡在菜市场跟配送员唠嗑。所以说啊,好点子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天上可不会掉馅饼。
要我说,咱们平时不妨多试试“反着看问题”的思考游戏。就像上周我去火锅店,发现服务员用浇花喷壶给客人消毒餐具,既卫生又省水——这种接地气的创新,不就是独得之见在日常生活中的完美体现吗?您细品,生活中处处藏着这种小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