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n kuī wā jiàn
成语解释: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所见者小;蛙见:井蛙之见。比喻见识狭隘,看问题短视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只以管窥蛙见之识,谬语同心;虚表帜于词坛,以待将来作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见识等
繁体字形:管窺蛙見
英文翻译:A glimpse of frogs
管:1.管子:钢管。竹管。水管。气管儿。2.吹奏的乐器:黑管。管弦乐。3.形状像管的电器件:电子管。晶体管。4.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两管牙膏。5.姓。6.管理;看管:管账。管图书。谁管仓库?。她能同时管十台机器。7.管辖:这个省管着几十个县。8.管教:管孩子。9.担任(工作):我管宣传,你管文体。10.过问:管闲事。这事我们不能不管。11.保证;负责供给:管保。不好管换。管吃管住。12.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配合:他长得又矮又胖,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13.作用跟“向”相近:管他借钱。管我要东西。14.不管;无论:管他是谁,该批评就得批评。15.关涉;牵涉:他不愿来,管我什么事?
窥: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窥豹。2.暗中察看:窥探。窥测。
蛙:两栖动物,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等。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管窥蛙见”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放到具体场景里其实很好理解。比如老张开会时坚持认为“只要多发奖金就能提升团队效率”,却忽略了员工培训、工作流程优化等其他因素。同事私下吐槽:“老张这纯属管窥蛙见,问题哪能光靠钱解决?”
问:成语里的“管窥”和“蛙见”有什么特别含义?答:“管窥”好比透过竹管看天,视野狭窄;“蛙见”则像井底之蛙的认知局限。组合起来就是形容人看待问题片面、缺乏全局观,就像拿着放大镜盯住细节却看不见整幅拼图。
去年我们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小王坚决反对引进新系统,反复强调“纸质档案查找更快”。后来大家带他参观已经数字化成功的兄弟单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真是管窥蛙见,没想过技术升级能带来这么多衍生价值。”
个人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陷入管窥蛙见。刷短视频时,我们常被算法推着看同类内容;社交平台的信息茧房也让思维越来越固化。这种时候更需要主动“破管而出”——比如读书时故意选不同领域的书籍,聊天时有意识地和观点相左的朋友交流。
记得有次装修房子,我执着于地板要选纯实木的,直到设计师提醒:“您关注环保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地暖散热性、后期维护成本。”这句话点醒了我,原来自己陷入了典型的管窥蛙见。最终选择了更适合地暖的复合地板,现在冬季取暖费省了15%。
当我们发现自己或他人有管窥蛙见的表现时,不妨用这句话来破局:“这个角度确实重要,但如果我们站在二楼看同一棵树,会不会发现更多枝干和鸟巢?”认知升级就像登山,站得越高,越能看清山路的全貌与远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