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wěi liǎng duān
成语解释: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摇摆
繁体字形:首尾兩端
英文翻译:pendulous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尾:[wěi]1.尾巴。2.事物的末端:队尾。尾声。3.跟在后面:尾随。4.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尚未了结的事情:尾数。扫尾工作。5.量词。用于鱼:一尾鱼。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yǐ]1.马尾(wěi)上的长毛:马尾罗。2.蟋蟀等尾(wěi)部的针状物:三尾儿。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端:1.端正;正派:端坐。品行不端。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两端。末端。开端。3.事情的起因。例:无端生事。4.项目;点:举其一端。5.用手平着拿东西:端茶。6.事情;道理;学说:事端。异端邪说。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几乎人人都听过,可真正开始行动的人有多少?比如朋友小王去年想学编程,光是选课程就花了三个月,最后对着满屏代码叹气:“怎么还没学会?”这种现象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多数人卡在“开始”环节,并非能力不足,而是被想象中的困难吓退。就像拆快递时总想着“万一买错了怎么办”,结果包裹在角落积灰三个月。这时候不妨试试“善始善终”思维:先撕开包装纸看看,不合适再退换嘛!有个健身博主分享过真实经历——她最初连瑜伽垫都不敢铺开,直到有天告诉自己“今天只做三个拉伸动作”,结果坚持了三年。
有人可能会问:“开始后如何保持动力?”这个问题我也在学吉他的过程中反复遇到。当和弦按不准时,突然想起老师说的“滴水穿石”,干脆把《小星星》拆成每天练五分钟。三个月后居然能弹唱整首《晴天》,这种把大目标切成小方块的方法,反而比豪言壮语管用十倍。
观察身边坚持早起读书的邻居阿姨,发现个有趣规律:她书桌上永远摆着两本书,一本刚看三页,另一本快翻烂了。这恰好印证了“绳锯木断”的智慧——重要的不是每天读多少,而是让书页摩擦手掌的温度成为生活惯性。就像春笋破土前要在黑暗里酝酿半年,成长本就是个累积过程。
现在再看“万事开头难”的下半句,或许可以改成“坚持有惊喜”。那个曾经对着代码抓狂的小王,上周用自学的Python写了自动抢菜脚本。你看,故事的结尾往往比开头精彩,前提是别让完美主义挡住起跑线。下次遇到新事物时,不妨先迈出“试试看”的那只脚,谁知道会踩出什么新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