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éng
  • liǎng
  • d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ó léng liǎng duān

成语解释:见“模棱两可”。

成语出处:《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

繁体字形:模棱兩端

英文翻译:ready to accept either course

模棱两端的意思

模:[mó]1.法式;规范;标准:模型。模式。楷模。2.仿效:模仿。模拟。3.指模范:劳模。评模。4.姓。[mú](模儿)模子:铅模。铜模儿。

棱:[léng]1.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棱见角。桌子棱儿。2.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棱。眉棱。搓板的棱儿。[lēng]见〖刺棱〗、[líng]穆棱(Mùlíng),地名,在黑龙江。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端:1.端正;正派:端坐。品行不端。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两端。末端。开端。3.事情的起因。例:无端生事。4.项目;点:举其一端。5.用手平着拿东西:端茶。6.事情;道理;学说:事端。异端邪说。

成语评论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别人说了半天,你却抓不住重点?这很可能是「模棱两可」在作祟。比如朋友说「周末要不要聚餐?看情况吧」,既没答应也没拒绝,这种模糊表达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模棱两可的表达呢?举个职场案例:领导评价员工「最近表现有进步空间」,既肯定了部分成绩,又暗示存在问题。这种留有余地的说法既能维护对方颜面,又能传递改进信号,就像在咖啡里加糖,苦甜比例全靠听者自己品。

如何辨别模棱两可的语言?注意这三个信号:使用「可能」「或许」「大概」等不确定词汇;给出两个对立选项却不做选择;用比喻代替直接说明。就像天气预报说「局部地区有雨」,谁都猜不准到底哪里会淋湿。

个人认为,模棱两可是把双刃剑。在需要照顾他人感受时,比如拒绝邀约时说「下次有机会再说」,确实比直接说「不想去」更得体。但在需要明确决策的场合,比如签订合同或医疗告知,这种表达方式就可能酿成大祸。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模棱两可的使用频率越高。就像家庭群里长辈催婚,年轻人回答「正在努力中」,既安抚了长辈焦虑,又给自己保留了选择权。这种语言智慧,本质上是在维护关系的动态平衡。

下次遇到模棱两可的表达,不妨多问一句「具体是指什么情况?」就像拆开层层包装的礼物,直达核心才能看清本质。毕竟,有效的沟通就像导航系统,模棱两可就像信号弱时的定位,需要主动校准才能找到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