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n guò shì fēi
成语解释:谓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
成语出处:《宋史·律历志》:“忠辅于《易》粗窥大衍之旨,创立日法,撰演新历,不敢以言者,诚惧太史顺过饰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順過飾非
英文翻译:smooth over a fault
顺:1.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顺风。顺流而下。2.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顺大道走。水顺着山沟流。3.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顺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4.趁便;顺便:顺手关门。顺嘴说了出来。5.适合;如意:顺心。顺眼。不顺他的意。6.顺利:顺遂。这些年一直很顺。7.依次:顺延。8.顺从:归顺。百依百顺。9.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饰:1.装饰;打扮:修饰。粉饰。2.装饰用品:首饰。3.遮掩:掩饰。文过饰非。4.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饰林冲。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顺过饰非”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其实就是“掩饰错误”的意思。比如同事小王搞砸了项目,却把责任全推给供应商:“他们送的材料有问题!”这时候组长老张要是跟着点头说“确实都是外部的错”,那就是典型的顺过饰非。
有人会问:为什么人们总爱顺过饰非呢?其实这和人性有关。就像孩子打碎花瓶会说“是猫跳上桌子”,成年人面对工作失误时,本能地会把问题归咎于流程复杂、客户难搞等外部因素。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虽然能暂时缓解尴尬,却像给伤口贴创可贴——治标不治本。
记得去年部门引进新系统时,操作手册明显有漏洞。但负责人坚持说“是大家学习不够努力”,结果三个月后集体返工。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承认错误不是示弱,而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像医生治病,只有先准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商纣王明明是暴君,却总说“百姓不懂感恩”;某些企业产品质量下滑,反而怪消费者不识货。这种思维定式就像戴着眼罩骑旋转木马——既看不清方向,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换个角度看,顺过饰非的反面就是担当精神。去年我们团队有个新人误删了重要数据,他红着脸主动认错后,大家反而齐心协力通宵修复。这种坦诚带来的凝聚力,比推卸责任强上百倍。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错误本身也能成为成长的契机。
说到底,掩饰错误就像用沙子盖住油渍,看似遮盖了问题,实则埋下更大隐患。而直面过失就像用洗洁精处理油污,虽然过程费劲,却能真正解决问题。下次遇到状况时,不妨试试先说句“这是我的责任”,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