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ò
  • shì
  • f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ǔ guò shì fēi

成语解释: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補過飾非

英文翻译:smooth over a fault

补过饰非的意思

补: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缝补。补牙。补袜子。修桥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补。增补。补选。候补。缺什么补什么。3.补养:滋补。补品。身体虚,需要好好补一补。4.利益;用处:补益。不无小补。空言无补。5.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饰:1.装饰;打扮:修饰。粉饰。2.装饰用品:首饰。3.遮掩:掩饰。文过饰非。4.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饰林冲。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成语评论

哎呦,这个“补过饰非”的成语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犯了错不承认,反而找借口掩盖。比如有人上班迟到,硬说是地铁故障,结果同事发现他手机定位显示刚从家里出发——这不就是典型的补过饰非嘛!

等等,为啥有人宁可编理由也不肯认错呢?(挠头)其实啊,多数人怕被批评丢了面子。前阵子我邻居家孩子考试作弊被抓,他居然说“老师出的题超纲了”,结果被家长当场拆穿。你看,这种硬拗反而让问题更严重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社会压力大确实容易让人走捷径。我有个同事做报表填错数据,非说是系统bug。后来他自己偷偷加班重做,反而累得住院——早知如此,直接认错修改多省事啊!所以说,与其费劲找补,不如痛快认栽。

要我说,犯错本来就是成长机会嘛。就像去年我煮饭烧糊锅底,跟室友坦白后,人家还教我用了小苏打清洁妙招。现在想想,当时要是嘴硬说“就想吃锅巴饭”,估计现在都没人愿意跟我搭伙吃饭啦!

说到底,真诚才是必杀技。那些总想着遮掩的人,就像往漏水的壶里贴胶布,补得越多破洞越多。倒不如把壶翻过来晒晒太阳,大大方方说句“这壶该换新啦”,说不定还能收获几个修壶小妙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