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jìn
  • ér
  • h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恭敬谨慎

繁体字形:鞠躳儘力,死而后已

英文翻译:strive on to the end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意思

鞠:1.抚育:鞠养。鞠育。2.古代的一种实心球。皮制,里面填毛:蹴鞠。3.弯曲:鞠躬。4.古又同“”。5.古又同“菊(jú)”。

躬:1.自身;亲自:躬逢。反躬自问。躬行实践。2.弯下(身子):躬身下拜。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

成语评论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为了完成使命,拼尽全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比如一个团队负责人为了项目上线,连续熬夜几个月,即使累到生病也不放弃,这就是“鞠躬尽力”;而当他最终完成目标后累倒住院,甚至开玩笑说“我这算是死而后已了吧”,虽然带点夸张,但生动体现了这种奉献精神。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拼命三郎”式的生活真的值得提倡吗?举个例子,疫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支援高风险地区,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小时,脸上被口罩勒出血痕。他们的选择不是盲目逞强,而是基于职业信念——如果这时候自己退缩了,谁来守护病人?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正是成语背后的精神内核。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如何践行这种精神?我邻居张姐的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她白天在公司做财务,晚上照顾瘫痪的公公,周末还要送女儿学钢琴。有次聊天时她说:“我没诸葛亮那么伟大,但看着家人能好好生活,再累也值。”这种在平凡中坚持的韧性,其实比戏剧化的牺牲更贴近成语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强调“可持续奉献”。就像手机需要充电,人也需要休息。我曾见过创业者为了融资三天不睡觉,结果在路演现场晕倒。这提醒我们:真正的“鞠躬尽力”不是耗尽生命,而是像马拉松选手那样合理分配体力,既能咬牙冲刺,也懂得何时补充水分。

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始终在传承。明朝于谦保卫北京时,把棺材摆在德胜门外以示死战决心;现代航天团队为火箭发射彻夜调试设备。虽然时代场景不同,但那份“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执着如出一辙。或许这就是成语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原因——它触碰到了人性中最珍贵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