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ān
  • fēng
  • 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ù cān fēng sù

成语解释: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旅途艰辛

繁体字形:露飱風宿

英文翻译:Sleeping in the open

露餐风宿的意思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餐:1.吃(饭):聚餐。野餐。2.饭食:午餐。西餐。3.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宿:[sù]1.夜里睡觉;过夜:宿舍。宿营。露宿。夜宿荒野。2.姓。3.旧有的;一向有的:宿疾。宿志。4.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的:耆宿。宿将(jiàng)。[xiǔ]用于计算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三天两宿。整宿没睡。[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星宿。二十八宿。

成语评论

露餐风宿”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旅途中的艰辛,但你真的理解它的使用场景吗?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古人会用‘露餐风宿’来描述生活状态?”其实这和古代交通不便直接相关。想象一个商人带着货物翻山越岭,夜晚只能在树下铺块布睡觉,饿了啃几口干粮——这种“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生存方式,正是成语传递的核心画面。

现代人是否还会经历类似情境?一位徒步爱好者分享道:“上次穿越无人区时,我们连续三天睡在帐篷里吃压缩饼干,这才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露餐风宿。”有趣的是,这种体验反而让他对古人的坚韧产生敬意。可见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跨越时空连接不同群体的共同感受。

有人质疑:“现在有房车和自热火锅,露餐风宿还有存在必要吗?”我倒觉得,刻意追求舒适反而会错过某些珍贵体验。去年在青海湖边露营时,半夜被冻醒却意外看到银河,那种震撼是五星级酒店永远无法提供的。成语提醒着我们:有些收获必须通过适度吃苦才能获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不应被简单理解为“受苦”。有位历史学家提出新解:“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里,露餐风宿常伴随着发现奇景的喜悦。”就像苏轼夜游赤壁时“相与枕藉乎舟中”,困顿中反而催生出传世佳作。这种苦中作乐的智慧,或许正是成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当年轻人用这个成语调侃加班熬夜时,其实悄悄改变了它的内涵。有程序员笑称:“改bug到凌晨三点,泡面配咖啡,堪称数字时代的露餐风宿。”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既承载着历史厚度,又映照着当下生活。下次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在传承什么,又在创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