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ān
  • shēng
  • lé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ān shēng rú léi

成语解释:酣:通“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7回:“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繁体字形:酣声如雷

英文翻译:Sound like thunder

酣声如雷的意思

酣:1.饮酒尽兴:酣饮。半酣。酒酣耳热。2.泛指尽兴、畅快:酣歌。酣睡。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雷:1.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成语评论

“鼾声如雷”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老王刚躺下五分钟,隔壁房间的鼾声如雷,硬是把他从半梦半醒中震醒了。这种夸张的表达,是不是瞬间让人联想到震耳欲聋的呼噜声?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睡觉打呼吗?”其实不然。比如工地的混凝土搅拌机轰隆作响,邻居吐槽说“这机器作业声简直鼾声如雷”,是不是既新鲜又贴切?这说明成语的妙处在于用熟悉的事物作类比,让抽象的声音有了具体画面。

记得去年在青旅住过一宿,八人间此起彼伏的鼾声如雷交响曲,愣是让我数着天花板裂缝熬到天亮。这种生活化的经历恰恰印证了: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激活人们的共同记忆。

为什么不用“巨响”而要用“鼾声如雷”?试着比较这两个句子:“爸爸的呼噜声很响”VS“爸爸的鼾声如雷”。后者是不是瞬间让读者脑补出声音的穿透力?这种具象化表达正是汉语的魅力——不需要分贝仪测量,四个字就完成了声音的立体建模。

如今有些年轻人把这个成语玩出了新花样。刷短视频时看到条神评论:“我家猫打呼噜堪称迷你版鼾声如雷”。这种跨界使用反而让传统成语焕发新生机,语言本来就应该像活水般流动不息。

下次听到特别响的声音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不管是爷爷午睡时的呼噜,还是窗外施工的动静,甚至是火锅沸腾的咕嘟声,只要够震撼,都能成为现代版的“鼾声如雷”。语言就像工具箱,关键看你怎么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工具。

酣声如雷的造句

  1. 造句 众人再看,符晓磊果然酣声如雷。
  2. 造句 看着酣声如雷的初五,此人性格豪爽,满脸浩然正气,神剑在他手中也算苍生之福了。
  3. 造句 可那边的张大炮早酣声如雷,似乎什么也没听见。
  4. 造句 猪八戒睡意正浓,挺着长长的猪鼻酣声如雷。
  5. 造句 老布兰特眼睛一翻,刚说了两句就钻下了桌子,酣声如雷的睡着了。
  6. 造句 这时正式的餐点还没有到,所以酒馆正值客人最少的时候,只有几个打盹的酒客而已,他们都酣声如雷,看样子就是一大队骑兵经过也不会被惊醒。
  7. 造句 从后半夜开始,北风一阵紧似一阵,树梢发出沉闷的声音,除了躲藏在树洞里的基泽鲁象黑熊一样酣声如雷外,大家冻得不能入睡。
  8. 造句 上车后不久,叶三就睡得跟猪似的,很没风度的靠在李可儿肩上,酣声如雷,嘴角还流出口水,李可儿拿出手纸轻轻给叶三拭去,像个贤惠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