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rú léi diàn
成语解释: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事情发展很迅速
繁体字形:疾如靁電
英文翻译:at an extreme speed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雷:1.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电:1.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原子中正负电量相等,因而整个物体被认为是不带电的或中性的。当它们由于摩擦等原因失去一部分电子时,就带正电;获得电子时,就带负电。2.触电:电了我一下。3.电报;打电报:来电。电告。4.指闪电:雷电交加。
“疾如雷电”这个词,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其实它最早出自《汉书》,用来形容速度极快、动作迅猛。比如:“救援队的直升机疾如雷电般掠过山谷,十分钟内就把伤员送到了医院。”这种场景下,成语既描绘了速度,又传递出紧急情况下的效率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雷电”比喻速度?其实古人观察自然现象时,闪电劈落和雷声轰鸣几乎是同步发生的,这种瞬间爆发力恰好对应了人类对“快”的极致想象。试想一场短跑比赛,运动员起跑时“疾如雷电的反应力让全场惊呼”,画面感是不是立刻扑面而来?
在当代语境里,这个成语的应用更显灵活。比如描述科技发展:“5G网络的传输速度疾如雷电,眨眼间就能下载完高清电影。”这里不仅保留了原始的速度含义,还暗含了技术突破带来的震撼感。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既能传承文化记忆,又能无缝衔接现代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适配。如果形容老人散步“脚步疾如雷电”,反而会造成滑稽的反差效果。但换个场景——比如描述紧急工作状态:“项目截止前夜,团队协作疾如雷电,键盘敲击声彻夜未停。”这样的比喻既准确又有张力。
观察发现,很多人在使用这类成语时容易陷入“为用而用”的误区。其实不妨先自问:这个场景是否真的需要强调“快得惊人”?是否有更贴切的表达?比如快递小哥准时送达可以说“准时”,但若他冒着暴雨提前两小时完成任务,“疾如雷电”就能瞬间提升叙事感染力。
语言就像工具箱,每个成语都是特定型号的螺丝刀。当我们说“直播带货的主播语速疾如雷电”时,观众不仅能理解信息密度,还能感受到那种争分夺秒的紧迫氛围。这种表达效果,是单纯说“说得很快”难以企及的。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速度与力量并存的场景时,不妨让“疾如雷电”在句子里闪亮登场。就像给文字装上加速器,既能精准传达意思,又能为表达增添几分古典韵味与现代节奏的奇妙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