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wú fǎn gù
成语解释: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成语出处:明·赵南星《答蔡闻吾书》:“乃门下遂跃马东归,计无返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不打算回头
繁体字形:計無返顧
英文翻译:Never look back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返:回:往返。遣返。流连忘返。一去不复返。我于13日返京。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计无返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和“义无反顾”意思相近,指的是下定决心后不再犹豫退缩。比如,一位创业者面对家人反对时可能说:“我知道风险很大,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计无返顾。”这时候的“计无返顾”既表达了坚定的态度,也暗示了提前规划过应对风险的策略。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时候该用“计无返顾”而不是“孤注一掷”?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性思考的过程。比如小李辞去稳定工作转行做摄影师,如果他是经过市场调研、存够备用金才行动,这就是“计无返顾”;若单纯凭冲动辞职,则更接近“孤注一掷”。前者带着计划性的勇气,后者更像是赌运气。
在历史故事中也能找到生动案例。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面对朝臣“劳民伤财”的质疑,他坚持认为开拓海上贸易通道利在千秋。这种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坚持,正是“计无返顾”的典型写照——不是盲目冒险,而是带着航海图与指南针驶向未知海域。
现实中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型期的选择。比如某企业决定全面改用环保材料,虽然短期成本增加,但管理层认为这是行业趋势。这时候对外声明“我们计无返顾地推动绿色转型”,既展现了决心,也传递出战略层面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计无返顾”需要配套的应急预案,就像登山者系着安全绳攀登峭壁。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型的勇气。去年我见证朋友关闭经营十年的书店转型做线上知识服务,他不仅开发了小程序,还提前半年测试用户付费意愿。这种“带着救生艇下海”的进取方式,或许比纯粹的热血拼搏更适合这个充满变量的时代。毕竟,真正的坚持不该是闭着眼睛往前冲,而是看清方向后稳步前行。
当我们在说“计无返顾”时,本质上是在平衡理想与现实。就像建筑师设计摩天大楼:既要有触碰云端的野心,也要计算好每一根钢梁的承重。这种态度或许能解答很多人的困惑——如何在保持初心的同时避免头破血流?答案可能就藏在“计”与“顾”的辩证关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