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成语解释: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出处: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英文翻译:Famous mountains in Tibet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大伙儿都知道"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这个成语吧?但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愣是没整明白啥意思。别急,让咱们先拆开来看——把好东西藏在名山里,传给合适的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呢?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就像咱们村的老张头,他祖上三代传下来的木雕手艺,那叫一个绝!老张头宁可把绝活教给邻村踏实肯干的小王,也不传给自家游手好闲的侄子。这不就是"传之其人"的活例子么?话说回来,这成语里的"名山"到底指啥?其实啊,这里的名山不单指真的山,更像是比喻那些能长久保存好东西的地方。
有人可能要问了:"现在都互联网时代了,还藏着掖着干啥?"这话倒也没错,但您细品品,现在网上信息爆炸,真正的好东西反而容易被埋没。就像去年我关注的科普博主,坚持写了三年硬核文章,直到最近才被专业机构发现。您说这算不算现代版的"藏诸名山"?
再举个反例,我表弟前些年搞了个发明专利,急着变现就随便卖给中间商,结果技术被改得面目全非。要我说啊,要是他能"藏"着点,找个真正识货的合作伙伴,说不定早成气候了。所以说啊,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只是传承,更讲究个"时机"和"人选"。
依我看啊,这个老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意思。现在大伙儿总说"内容为王",但真正的好内容就像陈年老酒,得找对酒窖存着,等懂行的人来品。就像那些坚持做深度报道的媒体人,他们的文章可能暂时没流量,但迟早会被真正需要的读者发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唠句实在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藏诸名山"的智慧反而更显珍贵。不是说要把好东西锁起来,而是要找到既能保护好价值,又能精准传递的方法。就像咱老祖宗说的,好饭不怕晚,明珠终会遇识主,您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