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jiàn qí rén
成语解释:像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如见其人
英文翻译:Like a man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生活中常听到“如见其人”这个成语,但如何用它造一个贴切的句子?比如读到一篇人物传记时,作者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举手投足,读者忍不住感叹:“这段文字真是如见其人,连他说话时手指敲桌的习惯都写活了。”这种表达能瞬间让人联想到画面,仿佛对方就站在眼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描述能让人产生‘如见其人’的效果?”关键在于细节的捕捉。就像画家作画时勾勒的阴影线条,文字中的特定动作、语气词或微表情,往往比直接陈述性格更有穿透力。例如描写一位老教师:“粉笔灰落在他泛白的衣领上,他转身写板书时,袖口磨破的毛边跟着手腕轻轻颤动。”短短两句话,人物形象立刻立体起来。
在当代社交媒体中,“如见其人”有了新诠释。短视频博主用三十秒展现做木工的过程:刨花飞溅的弧度、砂纸摩擦的沙沙声、完成后对着镜头憨厚一笑。观众在弹幕里刷着“老师傅手艺太真实了,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木头香”,这便是数字时代的“如见其人”。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追求“如见其人”可能带来局限。我曾读到某小说用三页篇幅描写主角的穿着打扮,虽然画面感强,却打断了叙事节奏。这提醒我们:生动性需要与整体表达目的相平衡,就像做菜时不能只顾摆盘而忘了火候。
换个角度想,“如见其人”的本质是信息传递的效率。当警察根据目击者描述绘制嫌疑人画像,当考古学家通过青铜器纹样推断工匠手法,都是在实践这个成语的深层逻辑——通过碎片拼凑完整形象。这种能力,或许正是人类认知系统的独特优势。
下次给孩子讲故事时,不妨试试“如见其人”的叙述方式。不说“巫婆很可怕”,而是描述“她枯树枝似的手指划过水晶球,球体里腾起的绿烟映得满脸皱纹都在跳动”。你会发现,孩子的眼睛里会闪烁出不一样的光,那是想象力被具体细节点燃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