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畱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燒
英文翻译:Stay in the green mountain, don't worry about burning wood
留: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愁:1.忧虑:发愁。不愁吃,不愁穿。2.忧伤的情绪:乡愁。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柴: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4.姓。
烧:1.使东西着火:燃烧。烧毁。烧煤取暖。2.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炭。盐酸把衣服烧坏了。3.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烧茄子。红烧鲤鱼。烧羊肉。4.烹调方法,就是烤:叉烧。烧鸡。5.发烧:他现在烧得厉害。6.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烧退了。退烧了。7.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8.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
人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老张创业失败欠了债,但他没有变卖唯一的小公寓,反而白天开网约车、晚上做直播带货,三年后靠着攒下的钱东山再起。这时候朋友夸他:“当初没卖房就对了!”老张嘿嘿一笑:“那可不?房子就是我的青山啊!”
有人会问:这和“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守护底线”和“分散风险”的不同逻辑。比如小王被公司裁员后,立刻用存款报班学编程,半年后转型成为技术岗——他保住的不是某个具体机会,而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个“青山”,这种思维让他无论遇到什么变化都能找到新出路。
现代人最容易忽视的“青山”是什么?我曾在连续加班三个月后突然晕倒住院,医生指着体检报告说:“你挣的钱只够付这次住院费。”那次经历让我明白,健康才是真正的青山。就像手机需要充电才能持续使用,透支身体换来的成就终究是昙花一现。
年轻人常陷入的误区是认为“青山”必须宏伟壮观。其实保持每天读20页书的习惯,维护三五知己的真诚友谊,培养某个能带来心流的爱好,这些看似微小的积累都是青山。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坚持每周更新两支短视频,哪怕观看量低迷时也不间断,三年后平台算法调整时,他的内容库反而成为推荐系统的宠儿。
遇到困境时不妨问自己:我现在拼命守护的,究竟是能持续产出的青山,还是很快就会燃尽的枯木?就像种果树需要先保证树根健康,解决问题往往不在于当下有多拼命,而在于有没有保护好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基础。与其焦虑眼前的困境,不如先守护好自己心中的那座“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