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óng zhuāng yàn zhì
成语解释:浓妆:浓艳的妆饰;质:资质。妆饰华美,容貌艳丽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军声哄,军声哄,长枪大戟香尘拥,香尘拥,浓妆艳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濃妝艷質
英文翻译:Make up
浓: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稠密(跟“淡”相对):浓墨。浓云。浓茶。浓眉。2.程度深:兴趣很浓。睡意正浓。3.姓。
妆:1.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梳妆。2.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红妆。卸妆。3.指陪嫁物品:送妆。
艳:1.色彩光泽鲜明好看:艳丽。娇艳。百花争艳。这布的花色太艳了,有没有素一点的?2.指关于爱情方面的;香艳:艳情。艳史。3.羡慕:艳羡。4.姓。
质: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质。变质。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3.质料,构成事物的材料:铁质。流质。4.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优质钢。按质论价。保质保量。5.朴实:质朴。6.询问;责问:质疑。质问。7.抵押;抵押品:质押。人质。8.古又同“贽”。9.古又同“锧”。
“浓妆艳质”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形容一个人妆容浓重、气质艳丽,但它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微妙的语境差异。比如有人会说:“她出席晚宴时一身华服,浓妆艳质,仿佛从古典油画中走出的人物。”这里既描绘了外在的精致,也隐含了对场合适配性的认可。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是否总在夸人?其实不然。比如另一个例句:“舞台上演员的浓妆艳质,让最后一排观众也能看清表情的张力。”此时它更偏向中性描述,强调妆容的“功能性”而非审美判断。这提醒我们,词语的褒贬常取决于上下文。
个人认为,“浓妆艳质”在现代社会的适用场景正在变化。十年前或许会有人说:“日常这么浓妆艳质,难免显得不够得体”,但如今更多人开始接受“妆容自由”。例如美妆博主分享创意妆容时,评论区常出现:“虽然浓妆艳质,但色彩搭配太有艺术感了!”这种转变背后,是社会对多元审美的包容提升。
那么,如何判断这个词是否合适?关键要看表达意图。若想突出视觉冲击力或特定场景需求,用这个词精准且生动;但若想强调自然美感,则可能产生反效果。就像有人评价戏剧妆容:“浓妆艳质反而让角色更贴近剧本设定”,此时它便成为专业性的注解。
语言始终在流动演变。当我们讨论“浓妆艳质”时,本质上是在探讨社会对“修饰”与“真实”的认知变迁。或许再过十年,这个词会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毕竟,美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