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ú
  • fēng
  • zh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ú fēng yí zhú

成语解释:流风: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成语出处:金·蔡松年《雨中花》词序:“方今天壤间,盖第一胜绝之境,有意十筑于斯,雅咏玄虚,不谈世事,起其流风遗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流风遗躅

英文翻译:A stream of wind

流风遗躅的意思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躅:见〔踯躅〕

成语评论

流风遗躅”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某古镇至今保留着手工制陶的技艺,老匠人常说:“这些手艺是祖辈的流风遗躅,咱们不能让它断了根。”这里既点出了传统工艺的历史传承,也暗含了对文化消逝的担忧。

有人可能会问:流风遗躅”和“历史遗迹”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无形的精神影响。比如敦煌壁画不仅是颜料与墙壁的结合,更是古代画师审美观的集中体现——这种跨越千年的艺术追求,才是真正的流风遗躄。

当代生活中也能找到鲜活案例。某大学图书馆保留着手写借书卡制度,馆长解释:“数字化虽便捷,但泛黄的借书卡上留有前辈学人的流风遗躅。”这种选择并非守旧,而是让新技术与老传统形成有趣的时空对话。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仍需重视流风遗躄?个人认为,就像树木需要根系支撑,文化的生命力恰恰来自对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杭州丝绸博物馆将宋代缂丝技艺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正是让“遗躅”焕发新生的典型例证。

观察身边会发现,流风遗躄未必都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老家祠堂门楣上“耕读传家”的斑驳题字,社区公园里老年人坚持打的太极拳,甚至家里那本被翻烂的菜谱手抄本——这些日常细节里,都藏着值得珍视的文化基因。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主动探寻身边的流风遗躄,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更扎实的文化立足点。下次看见街头捏糖人的老手艺者,不妨驻足片刻,那揉捏的动作里,或许正跳动着跨越时空的文化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