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é bù xiāng rù

成语解释:犹言格格不入。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思想感情、言行

繁体字形:格不相入

英文翻译: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格不相入的意思

格:[gé]1.格子:方格纸。把字写在格儿里。四格儿的书架。2.规格;格式:品格。格律。合格。别具一格。3.品质;风度:人格。风格。性格。4.阻碍;限制:格于成例。5.某些语言中名词(有的包括代词、形容词)的语法范畴,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例如俄语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六个格。6.姓。7.推究:格物。8.打:格斗。格杀。[gē]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格格。格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成语评论

格不相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无法融合,就像油和水混不到一起。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新来的技术团队坚持用传统开发模式,而老员工早就习惯了敏捷开发流程,两边开会时各说各话,谁都不愿让步,这种状态就是典型的“格不相入”。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产生格不相入的情况?”其实核心在于底层逻辑的差异。就像有人习惯用筷子吃饭,有人坚持用刀叉,表面看是工具选择问题,背后其实是文化习惯的冲突。当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方式才是对的”,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不过换个角度看,格不相入未必全是坏事。去年我们小区要改造绿化带,年轻住户想建篮球场,老年人要保留花园。刚开始闹得很僵,后来物业组织双方实地测量,发现只要调整规划区域,两个方案可以并行实施。这种从对立到共存的过程,反而催生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个人认为,应对格不相入的关键在于找到中间地带。就像做菜时遇到口味冲突,与其争论该放盐还是糖,不如试试用蜂蜜调和。工作中遇到意见分歧,可以试着用“假设对方有理”的思维开场:“我理解您这样考虑的出发点是...”往往能打开新局面。

最后想说,格不相入的现象就像四季交替般自然存在。与其纠结于差异本身,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沟通桥梁上。毕竟再坚硬的冰块,遇到合适温度也会化成滋养万物的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