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g
  • xi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è bù xiāng xià

成语解释:各:各自;下:位置低。双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双方对峙分不出胜负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局势

繁体字形:各不相下

英文翻译:Different phases

各不相下的意思

各:[gè]1.指示代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各国。各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各人回各人的家。2.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双方各执一词。左右两侧各有一门。三种办法各有优点和缺点。3.姓。[gě]特别(含贬义):这人真各。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成语评论

各不相下”这个成语,形容双方实力相当,谁也不服谁。比如在运动会上,两支队伍比分紧咬,直到最后一分钟依然难分胜负,这时候解说员可能会感叹:“两队真是各不相下!”这种情况下,观众既紧张又兴奋,因为结果完全无法预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双方不能直接分出高下呢?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势均力敌”——就像拔河比赛时绳子中间的标记始终在中间线摇摆,说明两边的力气完全对等。生活中常见于技术相当的竞争对手、理念不同的合作伙伴,甚至是辩论赛里观点碰撞的选手。

记得去年公司的新产品设计会上,市场部和研发部就功能优先性争论了三个小时。市场部坚持“用户界面要炫酷”,研发部主张“系统稳定最重要”,双方摆数据、讲案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各不相下的局面,反而催生出了兼顾美观与实用的折中方案,意外获得了客户好评。

有趣的是,这种僵持状态未必是坏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当两个人的武功修为达到同一境界时,比拼的就不再是招式本身,而是临场应变和心态调整。现实中的商业竞争也是如此,势均力敌的企业往往能互相促进,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不过要注意避免陷入无效消耗。曾经目睹两家早餐铺为了争客源,从凌晨四点就开始降价促销,结果连续三个月都在亏本经营。这时候需要的不是继续硬拼,而是找到差异化定位——后来一家专注传统口味,另一家开发健康轻食,反而实现了双赢。这提醒我们:僵持不下时,转换思路比死磕更重要。

观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会发现,狮群与鬣狗群相遇时常常各不相下,它们会通过吼叫、虚张声势来试探对方实力,很少真正以命相搏。这种微妙的平衡,本质上是对资源消耗的精打细算。人类社会中的很多竞争,其实也需要这样的智慧——既保持进取心,又懂得保存实力。

或许下次遇到相持不下的状况时,我们可以先深呼吸,然后笑着问对方:“既然我们都这么坚持,要不要试试把两个方案揉在一起?”很多时候,看似对立的想法之间,藏着意想不到的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