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o
  • tiān
  • d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o tiān bù diào

成语解释:谓苍天不怜悯保佑。语本《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朱熹集传:“吊,愍。”后因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

成语出处:语出《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朱熹集传:“吊,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多作为哀悼之辞

繁体字形:昊天不弔

英文翻译:heaven does not do a favour

昊天不吊的意思

昊:形容天的广大。也指天。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吊:1.悬挂:门前吊着两盏红灯笼。2.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吊丧。3.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放:把篮子吊下来。4.收回:吊销。5.给皮桶子加面或里子:吊皮袄。6.把球轻轻打到对方防守薄弱的地方:吊底线。打吊结合。7.量词。旧时钱币单位。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叫一吊。

成语评论

昊天不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藏着古人对命运的无奈感慨。比如在《左传》里,郑国遭遇天灾人祸,大臣们叹息:“昊天不吊,降此大戾!”这里说的不仅是自然灾害,更是一种“老天爷怎么不帮我们”的困惑。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和现代人遇到突发变故时说“真是倒了血霉”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21世纪了,这种老掉牙的成语还有用武之地吗?举个例子,某科技公司研发三年的项目被对手抢先注册专利,团队负责人自嘲:“昊天不吊,偏在这时候出岔子。”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文学性,又贴合了现代职场语境,比单纯抱怨“运气太差”更有文化厚度。

关于成语背后的逻辑,有个有趣的现象:古人遇到不可抗力时总喜欢“甩锅”给上天,而现代人更倾向于寻找具体原因。比如朋友创业失败,若用“昊天不吊”安慰,其实暗含着“不是你的错”的潜台词。这种表达方式,既化解了当事人的尴尬,又避免了武断归因,算得上语言智慧的双向奔赴。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古今情感的桥梁。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吊昊天”,突然意识到三千年前的工匠面对铸造失败时,那份捶胸顿足的心情竟与今人无异。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或许正是传统文化最动人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成语要避免“为古而古”。比如在朋友手机摔碎时说“昊天不吊”,可能会让人觉得故作高深。但若用在历史小说创作,或者讨论命运主题的深度对话中,就能恰到好处地营造沧桑感。语言就像调味料,关键看用在什么菜里。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在明清小说中常与“时不我待”形成对仗,前者说天意难测,后者讲人事当为。这种二元对立的表达方式,其实暗含着古人“尽人事听天命”的处世哲学。放到今天,或许可以理解为:既要全力以赴,也要学会接纳意外。毕竟,生活本来就是计划与变故编织的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