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bù zuò měi
成语解释: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成语出处: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五回:“谁知天不做美,偏偏到了十月间,变雄为雌,又产下一位公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天气
繁体字形:天不做美
英文翻译:Heaven does not make beauty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做:1.制造:做衣服。用这木头做张桌子。2.写作:做文章。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事。做买卖。4.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做寿。做生日。5.充当;担任:做母亲的。做官。做教员。做保育员。今天开会由他做主席。6.当做: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7.结成(某种关系):做亲。做对头。做朋友。8.假装出(某种模样):做样子。做鬼脸。做痛苦状。
美: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美。这里的风景多美呀!2.使美丽:美容。美发。3.令人满意的;好:美酒。价廉物美。日子过得挺美。4.美好的事物;好事:美不胜收。成人之美。5.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美得了不得。6.姓。7.指美洲:南美。北美。8.指美国:美圆。美籍华人。
“天不做美”这个成语,平时咋用呢?举个栗子:周末计划去爬山,结果一大早乌云密布,朋友叹气说:“真是天不做美啊!”这时候你就能接话:“可不是嘛,雨伞都白带了。”短短四个字,把期待落空的无奈说得明明白白。
有人可能问:“这和‘计划赶不上变化’有啥区别?”其实区别在视角——前者把“意外”归结为天气这种不可抗力,后者更侧重主观应对。比如你精心筹备的露天婚礼突然刮大风,宾客们缩着脖子说“天不做美”,可比抱怨“计划有问题”听着顺耳多了。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里也常见。老舍写骆驼祥子暴雨天拉车,就用了“天公偏不作美”的描写。雨水顺着车篷往下淌的场景,配上这七个字,愣是把自然环境拟人化了,仿佛老天爷故意和人作对。
现代人用这个词更有趣。上次看直播,网红对着镜头抱怨:“刚化好妆准备拍视频,结果光线暗得像恐怖片,天不做美啊!”弹幕马上刷起“打光板救急”“后期调亮度”,科技时代连“不作美”都能被技术破解,倒显出几分幽默感。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问题:为啥非说是“天公”不作美?可能古人觉得老天爷像家长似的,得哄着供着。现在我们知道天气变化是自然现象,但用这个词时,依然带着点“和命运讨价还价”的微妙心理。就像明知外卖迟到是交通问题,还是会嘀咕句“老天爷存心让我饿肚子”。
这些年有个观察挺有意思:越是注重效率的年轻人,越爱用这类带点宿命感的成语。大概因为生活中不可控因素太多,用“天不做美”来自嘲,反而能消解焦虑。就像上周我赶高铁遇上大雾,看着延误通知反而笑了——这不就是现成的请假理由么?
说到底,这个成语像把万能钥匙。天气突变、网络卡顿、打印机罢工,但凡遇上计划外的状况,都能套用这四个字。它不提供解决方案,但给情绪装了个缓冲带。毕竟,承认有些事无法掌控,或许就是应对无常的最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