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bù zuò měi
成语解释: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天不作美
英文翻译:the weather is not too good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美: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美。这里的风景多美呀!2.使美丽:美容。美发。3.令人满意的;好:美酒。价廉物美。日子过得挺美。4.美好的事物;好事:美不胜收。成人之美。5.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美得了不得。6.姓。7.指美洲:南美。北美。8.指美国:美圆。美籍华人。
“天不作美”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天气突然捣乱,打乱原本的计划。比如朋友约好周末去爬山,结果一早下起瓢泼大雨,只能无奈发消息:“哎,本来想带你去山顶看日出,偏偏天不作美,咱们改天再约吧!”这种场景是不是特别有共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天不作美’而不是直接说天气差?”其实啊,这个成语的妙处就在于它带着一股“人算不如天算”的感慨。比如农民看着快成熟的水稻被台风刮倒,摇着头说:“辛苦大半年,天不作美啊。”短短四个字,既说了客观现实,又藏着对命运无常的唏嘘。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天气场景。比如公司精心策划的户外发布会,突然遇上全市停电,负责人苦笑着说:“真是天不作美,但咱们的线上直播照样能火!”你看,这时候的“天”已经延伸成“不可控因素”,而用成语表达既委婉又带点幽默感。
我总觉得,“天不作美”背后藏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古人没有天气预报,却懂得用这样的成语化解遗憾;现代人虽然能预测台风路径,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坏新车,还是会叹一句“天不作美”。这种跨越时空的默契,或许就是我们面对无常时,既认命又不认输的态度吧。
下次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把小雨伞,既能挡住现实的狼狈,又能撑开一片乐观的天地——毕竟,天公虽不作美,人间自有对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