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lǎo ài yòu
成语解释:尊敬老人,爱护小孩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47回:“林启荣又能敬老爱幼,每届冬至前后,必预期布告置酒款宴乡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繁体字形:敬老愛幼
英文翻译:respect the aged and cherish the young
敬:1.尊敬:敬重。敬爱。敬仰。致敬。肃然起敬。2.恭敬:敬请指教。敬谢不敏。3.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敬你一杯。4.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爱: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他爱上了一个姑娘。2.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3.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5.姓。
幼:1.(年纪)小;未长成(跟“老”相对):幼年。幼儿。幼苗。幼虫。2.小孩儿:扶老携幼。3.姓。
提到“敬老爱幼”,大家可能会想到“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这句话。但具体怎么体现在生活中呢?举个例子,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或者父母耐心教孩子分享玩具,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其实都是成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生动诠释。它的核心是推己及人,用对待自家人的态度去关怀他人。
有人问:“敬老爱幼仅仅是道德要求吗?”其实不然。比如“孝感动天”这个成语,表面讲孝顺能感动天地,深层逻辑其实是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一个家庭若能善待老人、呵护孩子,成员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而这种模式扩大到社会层面,便能形成互助共融的氛围。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中“敬老爱幼”面临新挑战。比如年轻人工作繁忙,如何平衡陪伴老人的时间?这时候可以借用“冬温夏凊”的智慧——原意指冬天暖被、夏天扇席,如今可以理解为用科技手段远程关心老人,比如教他们用视频通话,或者安装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持续传递心意。
再来看儿童教育领域。“含饴弄孙”描绘老人带孙辈的温馨场景,但现实中隔代教育常引发矛盾。这时不妨参考“循循善诱”的智慧:与其强行纠正老一辈的做法,不如建立沟通机制。比如年轻父母可以和长辈约定,用“餐桌上分享一件趣事”的方式,既保留老人宠孩子的空间,又潜移默化传递教育理念。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道理太抽象,那我们再举个反例。如果小区里孩子追逐打闹撞倒老人,双方家庭恶语相向,这就违背了“敬老慈幼”的原则。相反,若家长主动带孩子道歉,老人宽容接受,便能化冲突为教育契机。这种互动正是“睦邻友善”的真实写照,证明美德需要双方共同维护。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最近社区开设的“代际共享厨房”特别受欢迎。老人教孩子包饺子,年轻人帮长者使用智能设备,这种设计暗合了“相濡以沫”的智慧。当不同年龄层在协作中自然交流,敬老爱幼就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而成为流淌在日常中的温暖力量。或许这就是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生根发芽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