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lǎo cí shǎo
成语解释:见“敬老慈幼”。
成语出处: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尊老爱小
繁体字形:敬老慈少
英文翻译:respecting the old and being kind to the young
敬:1.尊敬:敬重。敬爱。敬仰。致敬。肃然起敬。2.恭敬:敬请指教。敬谢不敏。3.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敬你一杯。4.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慈:1.和善:慈母。心慈手软。2.(上对下)疼爱:敬老慈幼。3.指母亲:家慈。4.姓。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敬老慈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对老人尊敬,对孩子爱护”。比如邻居张奶奶腿脚不好,每天买菜回来,楼下的小李都会主动帮她提东西上楼;周末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志愿者小王不仅陪孩子们玩游戏,还会耐心教他们做手工——这种既尊重老人又关爱孩子的行为,就是“敬老慈少”的生动体现。
为什么要强调敬老慈少?其实这和咱们日常生活的“温度”有关。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有时候连父母打电话都匆匆挂断;公共场合里,偶尔能看到孩子哭闹时家长直接训斥。如果每个人都能多点“敬老慈少”的意识,老人不会被冷落,孩子也能在更包容的环境里成长,整个社会自然会变得更有人情味。
有个真实案例:某小区物业在电梯里放了把折叠椅,方便老人上下楼时休息。结果不仅老人们觉得暖心,带孩子的家长也发现,小朋友等电梯时反而学会了主动让座。你看,一个小小的举动,既能照顾老人,又无形中教育了孩子,这就是成语里说的“双向关怀”。
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美德吗?有人觉得现在讲究效率至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过时了。但我觉得恰恰相反——科技越发达,人和人之间越需要情感连接。就像用手机给爸妈订外卖很方便,但比不上周末亲手给他们做顿饭;给孩子买再贵的玩具,也不如耐心听他们讲完学校里的趣事。
我自己有次在公园看到个场景:中学生扶着拄拐的老爷爷慢慢过石桥,旁边妈妈蹲着给摔跤的小孩擦眼泪。当时阳光正好照在他们身上,那种自然而然的关怀,比任何宣传标语都让人触动。这种生活化的“敬老慈少”,其实就藏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或孩子,不妨多停留三秒钟。可能是公交车上让个座,也可能是对孩子说句“没关系慢慢来”。这些细微的善意,就像往池塘里丢颗石子,涟漪会一圈圈扩散开来——毕竟温暖的社会,从来都是靠点滴行动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