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ù mù héng méi
成语解释: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成语出处:五代 后蜀 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发怒的样子
繁体字形:怒目横眉
英文翻译:glaring eyes
怒:1.生气;气愤:发怒。恼怒。2.盛大:怒潮。狂风怒号。山花怒放。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怒目横眉”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和同学因为游戏规则争执不下,两人突然停止说话,互相怒目横眉地瞪着对方,像是要用眼神决出胜负。这种场景是不是让人瞬间联想到火药味十足的对抗场面?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真实冲突吗?其实不然。比如小说里写“老将军在城墙上怒目横眉望向敌营”,既刻画了人物的威严气势,又暗示着即将爆发的激烈战斗。这种用法让文字有了画面感,比直白地说“生气”生动得多。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我发现现代人虽然更讲究“情绪管理”,但真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需要表达强烈态度的时刻。就像上周我在超市看到有位阿姨怒目横眉地指着过期的酸奶和店员理论,那种理直气壮的气场反而比歇斯底里更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的戏剧张力让它特别适合创作场景。试想谈判桌上甲方突然怒目横眉拍案而起,会议室空气瞬间凝固——这种描写是不是比“甲方生气了”更有冲击力?不过我个人觉得,在正式文书或商务沟通中还是慎用为妙,毕竟它自带“剑拔弩张”的暗示。
语言就像调色板,成语就是现成的颜料。当你想描绘带有威慑力或冲突感的画面时,怒目横眉就像蘸饱了朱砂的毛笔,轻轻一点就能让文字鲜活起来。下次遇到需要表现强势立场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