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éng
  • mé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ng méi nǔ mù

成语解释: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谓语、状语;指怒目而视

繁体字形:横眉努目

英文翻译:A broad brow

横眉努目的意思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努:1.竭力使出:努力。2.突出:努目。努嘴。3.〈方〉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4.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竖。参见〔永字八法〕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成语评论

提到“横眉努目”,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是武侠剧中大侠拔剑前的表情,还是菜市场里为五毛钱争执的大妈?这个成语本身就像一张动态表情包,眉毛竖起、眼神凌厉的形象瞬间活了起来。

真实案例一:小区楼下,张大爷发现有人乱丢垃圾,立刻双手叉腰瞪向路人:“这垃圾桶是摆设吗?”他的横眉努目让扔垃圾的小伙子红着脸把瓶子捡了回去。这里既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国仇家恨,普通人的正义感同样能撑起这个成语的分量。

疑问解答:横眉努目只能形容愤怒吗?

实际上,这个成语更像情绪放大器。比如在话剧《茶馆》里,常四爷看着破败的茶馆横眉努目,那眼神里既有对旧时代的愤恨,也藏着对未来的不甘。情绪浓度达到顶点时,眉毛和眼睛就成了最直观的情绪晴雨表。

现代变形记:短视频博主拍段子时,故意把眉毛画成倒八字,配上“老板又改需求”的文案,评论区秒懂这种职场愤怒。传统文化符号在新时代找到了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证明好成语永远不会过时。

疑问解答:这种表情会吓跑人吗?

关键看使用场景。谈判桌上突然横眉努目可能让合作泡汤,但要是孩子准备摸电门时家长这个表情,反而能救命。就像辣椒本身没有错,关键看用在什么菜里——用对场合就是震慑力,用错地方就成火药桶。

我个人更爱在文字创作中使用这个成语。比起直白的“生气”,它能让读者自动脑补出面部肌肉的走向,甚至联想到人物紧握的拳头或颤抖的衣角。下次写小说时,试试让角色“横眉努目地摔门而去”,保证比“气呼呼离开”更有画面感。

语言就像调色盘,横眉努目这种成语就是那抹醒目的朱红色。用得好能让文字跃然纸上,用过头反而显得刻意。下次遇到让人血压飙升的事情时,不妨先对着镜子练练这个表情——说不定看着自己滑稽的样子,怒气就先消了一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