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méi dèng mù
成语解释: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成语出处:南宁《检验工叶英》:“[废品]好像是唉声叹气,抱怨自己的主人,又好像是在横眉瞪目地指责自己的主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谓语、状语;指怒目而视
繁体字形:横眉瞪目
英文翻译:Glaring eyes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瞪:1.用力睁大(眼):他把眼睛都瞪圆了。2.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老秦瞪了她一眼,嫌她多嘴。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说到"横眉瞪目"这个成语,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怒目圆睁的形象?其实这个成语不仅描绘表情,更藏着情绪密码。咱们先来看个真实场景:
菜市场里,老王发现鱼贩偷偷换掉了自己挑的活鱼,顿时横眉瞪目地拍着摊位:"做生意能这样糊弄人吗?"鱼贩被这架势吓得连连道歉。这里既有愤怒的宣泄,也包含着对诚信的坚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横眉"而不是"皱眉"?这得从人体微表情说起。当人真正动怒时,眉毛会不自觉地横向绷紧,形成类似"一"字的平直状态,这种生理反应比普通皱眉更具威慑力。就像电视剧里包公审案时,那个标志性的横眉瞪目表情,瞬间就能镇住全场。
不过在现代职场,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当项目组长发现方案漏洞时,虽然内心焦急,但往往选择深呼吸后平静指出问题。这种转变印证了社会学家霍夫曼的观点:情绪表达正在从外显转向克制。就像我上次看到实习生犯错,主管只是微微挑眉就达到了警示效果,这或许就是"轻量级横眉瞪目"的智慧。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唐代画家吴道子在画钟馗像时,特意把横眉瞪目画得略显滑稽,结果反而让百姓觉得这个捉鬼大神亲切可信。这说明表情的震慑力不在于凶狠程度,而在于运用场景。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时,偶尔的严厉表情若能配合讲道理,效果远胜于单纯吼叫。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最大的启示是:表情是心灵的晴雨表,但不应成为情绪的枷锁。上周在地铁上目睹乘客争执,那位原本横眉瞪目的阿姨,在听到对方解释后,眉头渐渐舒展的过程,不正是人际沟通的生动教材吗?
最后分享个暖心结局。邻居张叔逮到偷摘石榴的小伙,本想横眉瞪目教训一番,却发现对方是为给住院母亲尝鲜。后来两人竟成了忘年交,这转折让人想起《论语》说的"克己复礼"——愤怒的眉头,也能开出理解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