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ǎo
  • è
  • t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ǎo è bù tóng

成语解释: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好惡不同

英文翻译:one man 's meat is another man 's poison

好恶不同的意思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成语评论

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觉得榴莲香甜可口,有人却捂着鼻子绕道走。这种差异,用成语“各有所好”形容再贴切不过了。比如朋友聚餐时,小王夹起凉拌香菜吃得津津有味,小李却把盘子推得老远:“香菜这味儿我真受不了!”这时候来句“各有所好嘛”,尴尬气氛瞬间化解。

“众口难调”这个成语背后藏着有趣的现象。比方说公司团建选餐厅,有人提议火锅,有人坚持吃日料,最终选了折中的粤菜馆。为什么总难统一意见?其实正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味觉地图”。就像北方同事觉得芝麻酱是火锅灵魂,而川渝同事认定香油蒜泥才是正统。

有次在书店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学生捧着言情小说看得入迷,隔壁大爷却抽走她手里的书,塞了本《资治通鉴》说:“这才叫正经书!”这让我想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阅读偏好本无高低之分,重要的是找到能触动自己的文字。就像有人通过历史洞察人性,有人则在言情故事里感受情感共鸣。

有人问:“既然喜好不同,为什么还要互相推荐?”我的观察是:分享偏好就像打开新世界的窗户。去年被健身朋友拉着尝试普拉提,虽然开始浑身酸痛,但三个月后竟爱上了这种控制肌肉的感觉。当然,我不会因此贬低喜欢撸铁的朋友——运动方式千万种,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00后表妹痴迷虚拟偶像演唱会,她妈妈却觉得这钱不如买件实体的衣服。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的狂热,在长辈眼里何尝不是“乱花钱”?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快乐载体,关键不在于形式新旧,而在于能否带来真实的愉悦感。下次见到年轻人追捧新鲜事物,或许可以少些批判,多些“虽不理解但尊重”的包容。

茶余饭后聊起这些成语,突然发现它们像镜子,照见世界的参差多态。有人爱清晨的咖啡提神,有人恋深夜的热茶静心,正是这些差异让生活变得像调色盘般丰富多彩。下次遇到观点碰撞时,不妨笑着想起这些成语——毕竟,世界要是只剩一种颜色,该多单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