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ù è bù gǎi
成语解释:怙:坚持。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做坏事
繁体字形:怙恶不改
英文翻译:Parents don't change
怙:1.依靠;仗恃。2.坚持:怙恶不悛。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改:1.改变;更改:改口。改名。改朝换代。几年之间,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2.修改:改文章。这扇门太大,得往小里改一改。3.改正:改邪归正。有错误一定要改。4.姓。
“怙恶不改”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但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比如同事老张总喜欢在团队项目中推卸责任,明明是他的疏忽导致项目延期,却总找借口说“流程有问题”或者“别人没配合好”。大家提醒过多次,他却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是典型的“明知有错却不改正”。
为什么会有人怙恶不改?或许是因为改变需要勇气。承认错误意味着要面对自己的不足,甚至承担后果。就像有的学生抄袭作业被老师发现,第一反应不是认错,而是编造理由——与其说他们“坏”,不如说他们害怕被贴上负面标签。
再举个历史案例:商纣王沉迷酒色、残害忠良,大臣比干多次劝谏,他却变本加厉。这种“硬扛到底”的心态,往往源于权力带来的盲目自信。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被纵容的环境,错误行为反而会成为他的舒适圈。
怙恶不改真的无法改变吗?我倒觉得未必。去年公司有个采购员虚报发票被查实,原本以为他会辞职,没想到他主动退还钱款并申请调岗。后来在新岗位上,他反而成了效率标兵。这说明只要愿意打破心理惯性,人是有重塑可能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选择。朋友总借钱不还,你是继续相信他的借口,还是明确边界?恋人经常无故失联,你是反复原谅,还是坦诚沟通?这些小事都在考验我们面对错误的应对方式。
值得思考的是:坚持错误有时候比改正更消耗能量。就像开车走错路口还硬着头皮往前开,最终可能要多绕二十公里。及时调整方向虽然需要踩刹车的勇气,却能避免更大的损失。与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如把“知错能改”当作人生的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