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ch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力,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名声很大
繁体字形:聲馳千裏
英文翻译:A thousand miles of sound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驰:1.(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奔驰。驰逐。飞驰。风驰电掣。2.传播:驰名。3.(心神)向往:神驰。驰想。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声驰千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能传到千里之外,通常用来形容消息、名声或影响力传播得又快又广。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说‘声驰千里’能用来形容信息传播的速度?”其实,这背后藏着古人对“口口相传”力量的观察。比如在古代,一场战争的捷报通过驿站快马传递,几天内就能传遍全国,这种效率在当时已经算得上“声驰千里”了。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一家老字号餐馆因为独特的口味被游客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短短一周内点击量破百万,分店订单排到三个月后。这时候人们会说:“这真是声驰千里啊!”——你看,信息的传播方式变了,但成语的核心含义依然适用。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声驰千里’是不是过时了?”恰恰相反,这个成语反而更贴切了。比如某位科学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媒体报道,全球同行第二天就开始讨论,这种跨越地理限制的传播速度,不正是“声驰千里”的升级版吗?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也像把双刃剑。记得去年邻居张阿姨误信养生谣言,在亲友群里转发“吃茄子能治糖尿病”,结果三天内传遍整个社区。事后她懊恼地说:“早知道声驰千里这么厉害,我该先查证清楚。”这提醒我们:信息的快速传播需要匹配责任意识。
个人觉得,“声驰千里”在现代社会更像是一种超能力。它既能让好故事温暖人心,也可能让谣言不胫而走。就像最近社区里志愿者团队的事迹被电视台报道后,报名人数翻了三倍——这种正向的“声波”扩散,或许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传播方式。
下次听到某个消息突然“火”了,不妨想想:这是不是“声驰千里”在发挥作用?重要的是,我们既要善用这种传播力,也要学会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毕竟,声音能传多远,不仅取决于嗓门大小,更取决于话语本身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