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yǒu
  • fèng
  • yǒu
  • ě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yǒu fèng,bì yǒu ěr

成语解释:墙外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容易泄漏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你骂他不打紧,墙有缝,壁有耳,恰似你醉了一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繁体字形:墙有縫,壁有耳

英文翻译:Walls have seams, walls have ears

墙有缝,壁有耳的意思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缝:[fèng]1.接合的地方:缭缝儿。无缝钢管。2.缝隙:裂缝。门缝儿。见缝插针。床板有道缝。[féng]1.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缝件衣裳。鞋开了绽要缝上。动过手术,伤口刚缝好。2.姓。

壁:1.墙:壁报。壁灯。家徒四壁。铜墙铁壁。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壁。锅炉壁。细胞壁。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壁。峭壁。4.壁垒:坚壁清野。5.二十八宿之一。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成语评论

墙有缝,壁有耳”这句成语,字面意思是“墙壁可能有缝隙,隔壁可能有人在偷听”,用来提醒人们说话做事要谨慎,防止秘密泄露。比如同事在茶水间吐槽领导,结果第二天领导就知道了——这时候就能感叹:“真是墙有缝,壁有耳啊!”

为什么这句话到今天还适用?因为人性中的“好奇心”和“信息传播”从未改变。比如朋友聚会聊八卦,哪怕压低了声音,邻桌的人也可能竖起耳朵听;家庭群里随口抱怨亲戚,转眼就被截图转发。这些场景都在印证:秘密的传播速度,往往比想象中更快。

现代科技让这句话更贴切了吗?手机摄像头、智能音箱、社交媒体,这些工具让“偷听”的边界变得更模糊。比如语音助手误触发录下对话,聊天记录被恶意截屏,甚至隔着屏幕的网友都能从照片背景里“挖”出细节。技术放大了“墙缝”的存在感,但本质还是人们对信息的天然敏感。

怎么避免成为“被偷听”的受害者?我的经验是:重要的事当面说,敏感的事换个场合说。比如谈薪资别在开放式办公室打电话,处理家庭矛盾别在朋友圈发小作文。实在要聊秘密,可以学古人“附耳低言”,或者直接走到空旷无人的地方——毕竟再小的墙缝,也需要介质才能传声。

有人觉得“防偷听”是过度紧张,但我觉得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就像你不会在公共场所大声报银行卡密码,自然也不该在隔音差的楼道里讨论别人的隐私。与其抱怨“墙缝太多”,不如主动控制声音的传播路径。毕竟真正的安全感,往往来自提前划清边界。

下次想说些“只能你我知晓”的话时,不妨先环顾四周:有没有开着的窗户?隔壁桌是不是安静得反常?手机是否平放在桌面上?这些细节就像一道隐形的防护网,帮你把不该传出去的声音,留在该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