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ò rán bù yǔ
成语解释: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沉默
繁体字形:嘿然不語
英文翻译:Hey, no words
嘿:[hēi]1.表示招呼或提起注意:嘿,老张,快走吧!。嘿!我说的你听见没有?2.表示得意:嘿,咱们生产的机器可实在不错呀!3.表示惊异:嘿,下雪了!。嘿,想不到他真的来了。[mò]同“默”。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有人问:"'嘿然不语'到底怎么用?"其实这个成语就像按下静音键的瞬间——明明有千言万语,却选择在沉默中沉淀。比如朋友兴冲冲分享旅行计划时,发现你早就去过那个地方,你摸摸鼻尖嘿然不语,这时候的沉默比"我早去过了"更有人情味。
想知道这个成语的特别之处吗?它与普通沉默的区别就像咖啡与白开水的差异。当同事在会议上炫耀不切实际的方案,你低头转着钢笔嘿然不语,这种无声的否定比直接反驳更有力量。就像老木匠看着徒弟锯歪的木料,不批评却让徒弟自己领悟错误。
有个有趣现象: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总带着点俏皮劲儿。就像在家庭群看到长辈转发养生谣言,年轻人常发个捂脸表情然后嘿然不语。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智慧,反倒成了维系代际关系的润滑剂。不信你观察地铁里假装没看见熟人的乘客,那欲言又止的模样活脱脱就是现实版成语图解。
我总觉得这个成语自带武侠气质。金庸笔下的大侠们最擅长这种功夫,比如杨过在绝情谷听到小龙女婚讯时,那声未出口的叹息化作剑气,比任何台词都戳心。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短视频轰炸注意力的今天,倒成了稀缺的沟通艺术。
下次遇到尴尬场面不妨试试这招。当健身教练第N次催你续费,你盯着自己的小肚腩嘿然不语,这种充满张力的沉默自带幽默效果。就像猫咪打翻花瓶后蹲在窗台的模样,明明知道错了却偏要装傻,反而让人气不起来。
语言学家发现,当代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伴着微妙的表情管理。比如实习生发现老板PPT里有错别字,低头抿嘴嘿然不语的瞬间,睫毛的颤动都在传递信息。这种东方特有的含蓄表达,在表情包横行的时代反而成了高级沟通术。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适当的沉默就像给对话留白的水墨画。当你在同学会听说初恋结婚的消息,低头搅动咖啡嘿然不语的片刻,那杯中的涟漪可能比千言万语更懂你的心情。有些故事,本来就不需要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