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t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ō fū zhī tòng

成语解释: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成语出处:《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同“切肤之痛”

繁体字形:剥膚之痛

英文翻译:the pain of being skinned

剥肤之痛的意思

剥:[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剥花生。剥皮。[bō]义同“”(bāo),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生吞活剥。

肤:1.皮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2.表面的;浮浅:肤浅。肤泛。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剥肤之痛”这个成语,不少小伙伴可能有点懵——这词儿听起来怪吓人的,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形容的是像剥掉皮肤一样剧烈的痛苦,比如身体受伤或心理受创,属于“疼到骨子里”的级别。举个例子:老张创业失败后,成天念叨“这次真是剥肤之痛,半辈子积蓄全搭进去了”,你品,你细品,这可比普通的“亏钱”惨多了吧?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在肉体受伤的场景吗?嘿,格局打开!比如最近小王熬夜加班搞项目,结果免疫力崩盘得了带状疱疹,疼得他直呼“这病简直是剥肤之痛,连呼吸都带刺儿”。你看,这不就把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给说透了?所以说啊,只要是让人“从里到外都难受”的情况,甭管是生理还是精神层面,用这词准没错。

不过话说回来,咱老祖宗造这词的时候估计没想到,现在连“社死”都能让人有剥肤之痛。比如小李在年会喝多了,当着全公司跳《爱如火》,第二天同事偷拍视频传遍微信群。用他的原话就是:“当时恨不得扒了层皮换个星球生活。”您瞅,现代人的痛点多新鲜,成语照样能玩出花来。

要我说啊,这“剥肤之痛”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自带画面感。比起干巴巴地说“太痛苦了”,用这个成语立马让人联想到《西游记》里孙猴子被念紧箍咒的场景,或者武侠片里大侠中毒后浑身溃烂的特效——您别说,这么一比喻,听的人立马能共情个七八分。不过友情提示哈,日常聊天可别随便用,毕竟这分量太重,小心把朋友给吓着。

最后插句题外话:现在年轻人总爱把“我太难了”挂嘴边,其实真遇到剥肤之痛级别的大事,反而说不出话了。所以啊,下次听到有人轻描淡写说“没事”,咱得多留个心眼,说不定人家正咬牙硬扛着呢。生活这玩意儿,谁还不是一边结痂一边往前跑呢?

剥肤之痛的造句

  1. 造句 剥肤之痛的凄惨叫喊声瞬间响彻整片天空!顾不及昏厥过去坠地的恶魔,少年瞪视地面某处咬牙切齿:“你只不过是个废物而已,为什么还要妨碍我!”。
  2. 造句 剥肤之痛疼的张天傲嘶哑咧嘴,冰雪侵入肌肉中非但没有麻醉,反而让烫熟的肌肉再添了冻疮之熬。
  3. 造句 即使有镇静剂也无法完全控制住这剥肤之痛。
  4. 造句 眼下体内这一股股的阴柔之气难以排出,如剥肤之痛,苦不可言,这可如何是好?
  5. 造句 金云英听了,直有剥肤之痛,切骨之恨,痛则孩儿生出便几乎成了废人,恨则大周国的皇帝卑鄙歹毒,将一家亲人残害成如此这般。
  6. 造句 只是这剥肤之痛犹如万蚁噬骨,苦不堪言。
  7. 造句 于此同时,墨钰猛揪胸口,呵,这般锥心,便能盖住剥肤之痛么?白衣男子震惊之下,随即打出一道蓝光打在凤翎之上,只见那凤翎尾几近完全没入央祁体内。
  8. 造句 先是肝肠寸断之痛,后又剥肤之痛,夜风的意识已经若隐若现,若不是那一丝执着,恐怕那意识早已归于虚无。
  9. 造句 背景阴暗,只剩下一束照射灯照着的罗斯切尔夫小心翼翼、动作缓慢的抱起自己不小心剪掉的花枝,顿足捶胸、肝胆欲碎的苦不堪言,犹如剥肤之痛。
  10. 造句 金不换痛苦的摇了摇头,耳膜的剧烈震动渐渐缓解,其实比起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歧视更让他有剥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