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fēn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ōng sī fēn míng

成语解释: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公私分明

英文翻译:Distinguish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公私分明的意思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成语评论

提到“公私分明”,很多人会联想到职场中的规则感。比如财务部门报销时,绝不会因为同事关系好就放宽审核标准;领导安排任务时,也不会因私人交情给特定员工“开绿灯”。这种泾渭分明的态度,就像成语“铁面无私”描绘的那样:北宋包拯断案时,连亲侄儿犯法都依律处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原则面前六亲不认”。

有人问:为何要做到这么绝对?其实公私不分就像在豆腐渣上盖楼——表面光鲜,内里隐患重重。某公司采购主管常让亲戚供货,结果劣质原料导致生产线瘫痪。这种案例提醒我们:感情用事可能让集体利益受损,就像往蜂蜜里掺水,最终两样都糟蹋了。

生活中怎么践行这个概念?朋友小张的故事值得参考。作为项目经理,他坚持不在工作群聊私事,遇到亲戚求职也明确告知需走正规流程。有同事说他“死板”,但半年后团队效率反而提升20%。这印证了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把握分寸才能游刃有余。

另一个常见困惑是:严格区分会不会显得冷漠?其实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关键在平衡之道。前阵子部门聚餐,领导主动掏腰包请大家吃饭,既维护了公费使用的规矩,又用私人方式增进感情。这种智慧,恰如“大禹治水”的典故——堵疏结合才能长治久安。

依我看,真正的公私分明不是机械切割,而是带着温度的原则守护。就像农民划分田埂既要明确边界,又要留出灌溉的沟渠。当我们在工作中守住底线,生活中反而能更自在地建立真诚关系。毕竟,清澈的溪流比浑浊的泥塘更能映照出真诚的笑脸。

公私分明的造句

  1. 造句 他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从不贪小便宜。
  2. 造句 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
  3. 造句 他得到信任的原因,就是公私分明,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4. 造句 我们的信条一直是公私分明。
  5. 造句 琦是CTU总督察,爽快撇脱,做事公私分明,处理感情从不拖泥带水。
  6. 造句 在工作上,双子座的公私分明和敌对态度以及巨蟹座对于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味要求的态度必须要分解消除,才能证明双方合作成效性。
  7. 造句 东国:你不必担心,因为允厚知道该怎样公私分明。
  8. 造句 他的性格又是公私分明不拘细节,所以花在家人身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9. 造句 可是在正事上,大家却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上行下效,令行禁止。
  10. 造句 杨汝穀为人正直,他“在朝为官,始终一辙,公私分明,持身廉正”,“遇事必言,未所阴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