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li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ōng sī liǎng jì

成语解释: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成语出处:《晋书 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繁体字形:公私兩濟

英文翻译:advantageous to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

公私两济的意思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成语评论

说起"公私两济"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公私平衡"?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社区里新建的健身步道,既方便居民晨跑(私益),又美化了城市环境(公益),这就是典型的公私两济。就像邻居王叔说的:"以前绕着小区跑总被电动车挤,现在政府建的这条塑胶跑道,既安全又舒服,每天还能遇到不少老伙计。"

工作中也常遇到需要兼顾的情形。小李在广告公司任职,既要完成客户的品牌推广方案(公事),又坚持每周为流浪动物救助站设计公益海报(私心)。他用专业能力实现了双重价值,这种状态下反而激发更多创意。现代职场中,不少企业开始推行"社会服务假",正是看到了员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振效应。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样做真的不会顾此失彼吗?其实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把控,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配比。某互联网公司的"代码公益计划"提供了启示:允许工程师用20%的工作时间为非营利组织开发系统,结果既提升了员工成就感,又为企业积累了社会美誉度。这种良性互动证明,公私领域并非对立面,而是可以相互滋养的共生关系。

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往往深谙此道。张阿姨退休后组建社区编织班,既满足了自己的手工爱好,又教会了留守老人谋生技能。她说:"教别人织围巾时,感觉手里的毛线都带着温度。"这种微小的公私交融,让平凡生活绽放出别样光彩。

时代发展给"公私两济"赋予了新内涵。当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当个人选择将兴趣与奉献结合,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更智慧的生存哲学。或许就像古人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