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sī liǎng biàn
成语解释: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成语出处:《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繁体字形:公私兩便
英文翻译:advantageous to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便:[biàn]1.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便当。便利。便道。便民。2.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简便。便宜。随便(适当地,看事实需要而自行处理事情)。3.便利的时候:便中请来信。4.就:说了便做。5.排泄屎尿或排泄出来的屎尿:大便。便秘。[pián]1.〔便便〕肚子肥大的样子,如“大腹便便”。2.〔便嬖〕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3.〔便佞〕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公私两便”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的公司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办公,既节省了通勤时间(私事便利),又保证了工作效率(公事顺利)。这种“两全其美”的安排,不就是典型的公私两便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好事真的存在吗?”其实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比如疫情期间,许多企业推行弹性工作制,员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情况下,公司和个人的需求被同时满足,双方都成了受益者。
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小李负责采购办公用品时,发现某供应商的产品既能满足公司需求,又能以优惠价帮同事代购文具。这种既符合公司利益又惠及个人的做法,就是公私两便的智慧体现。
有人疑惑:“会不会有人假公济私?”确实需要警惕边界问题。但真正的公私两便应当建立在透明和双赢的基础上。比如某公司组织团建活动时选择周末,既不算占用工作时间,又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这种设计既考虑公司发展,也尊重员工休息权。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灵活处理公私事务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就像现在很多咖啡馆提供免费WiFi,顾客可以边喝咖啡边处理工作,商家既赚了营业额,又营造了办公友好环境,这种模式就是商业领域的公私两便。
最后思考:如何主动创造公私两便的机会?或许可以从日常小事入手。比如选择通勤路上听行业播客,既放松心情又学习知识;或者与客户约在健身场合谈,既增进关系又保持健康。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其实都在实践着古人“两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