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èr fēn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表示美好的风光
繁体字形:二分明月
英文翻译:scenery of bright moonlight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二分明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其实是讲“分而不离”。比如朋友之间吵架后还能一起喝茶,既保持各自立场又不撕破脸——这时候就能说:“他俩像二分明月,吵归吵,情分还在。”为什么用月亮作比喻?原来典故出自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本意是说月亮虽被分成两半,但合起来还是完整的圆。
有人会问:这和“藕断丝连”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就明白。老张退休后上午钓鱼、下午带孙子,邻居夸他“日子过得像二分明月”,这里强调的不是情感牵连,而是不同生活状态的和谐共存。要是说“藕断丝连”,反而显得黏糊糊的不够清爽。
我在公园见过一对跳探戈的老夫妻特别有意思。老爷子跳华尔兹时像云朵般轻盈,转到恰恰舞步瞬间变得铿锵有力。老太太笑着说:“我们家老头子会二分明月,跳什么舞都能变个人。”这种既能区分不同状态,又能自然切换的本事,或许正是这个成语的现代诠释。
最近看到设计师把四合院改造成网红书店,青砖墙上开着全景落地窗。评论区有人留言:“传统和潮流二分明月,看着冲突,凑一块儿倒挺新鲜。”这让我想到,很多看似对立的事物其实像拼图,分开时各美其美,拼合时又能产生新价值。
有学生问:用在科技领域合适吗?太合适了。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既要精准识别路况,又要保障系统安全,工程师常说“要让智能与安全二分明月”。就像月亮被云层遮住一半,另一半反而更亮——重点不在于分割,而在于如何让不同部分相互成就。
最后分享个观察:菜市场里卖豆腐的王婶最有意思。她给老顾客切豆腐永远“二分明月”——用竹刀切得方方正正,装袋时却会多送块边角料。这种分明的规矩里藏着人情味,或许正是中国人最擅长的智慧:把界限画出温度,让分寸带着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