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ōng
  • ěr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成语解释: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成语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繁体字形:充耳不聞

英文翻译:turn a deaf ear to

充耳不闻的意思

充:1.满;足:充沛。充分。充其量。2.装满;塞住:充电。充塞。充耳不闻。3.担任;当:充当。充任。4.冒充:充行家。以次充好。打肿脸充胖子。5.姓。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充耳不闻”,大伙儿可能觉得这词儿特有意思——耳朵明明在,但就是假装听不见。举个栗子,小明沉迷打游戏的时候,他妈喊他吃饭喊了八百遍,他愣是头也不抬,手指还在键盘上噼里啪啦。这时候啊,他老妈气得直跺脚:“你这孩子真是充耳不闻!”

你可能会问:那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啊?嘿,说白了就是形容人故意忽略信息嘛!比如办公室里,同事老张总爱抱怨公司制度,小李却戴着耳机哼着小曲儿,压根不接茬。这种“选择性失聪”的状态,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等等,为啥人会选择充耳不闻呢?依我看呐,有时候是压力太大自动屏蔽干扰,有时候嘛…可能就是单纯想逃避问题。拿我邻居王姐来说,她家孩子闹着要养狗,她天天念叨“等明年再说”,其实心里门儿清这事儿压根没谱。这种“拖字诀”背后,多少带点充耳不闻的意思。

话说回来,这成语用起来可有讲究。比如上周开会,市场部提了个天马行空的方案,老板全程低头刷手机。散会后他居然问:“刚才说啥来着?”这不就是典型的高阶版充耳不闻嘛!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信息爆炸,偶尔装装聋子倒也算种生存智慧。

不过我得提醒一句,这招用多了可要翻车。就像我表弟考前复习,老师划重点时他忙着刷短视频,结果考试时抓耳挠腮。所以说啊,该听的还得听,关键得学会在充耳不闻和虚心接受之间找平衡。毕竟生活不是单机游戏,该联机的时候还得联机嘛!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们这代人比父辈更容易“充耳不闻”——手机通知、短视频推送、广告轰炸,耳朵早被信息塞爆了。但换个角度想,能主动选择屏蔽噪音,何尝不是种自我保护?当然啦,千万别把重要的人和事也给过滤了,那可就真成“人间不值得”啦!

下次再遇到想装聋作哑的时候,不妨先深呼吸三秒钟。就像吃火锅得掌握火候,该涮的毛肚不能烫老了,该听的建议也不能全当耳旁风不是?

充耳不闻的造句

  1. 造句 只要视而不见的妻子和充耳不闻的丈夫才能有美满的婚姻。
  2. 造句 他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 造句 在最后的几天里,他一直对他自己国民的呼声充耳不闻,对人民对他和他统治的不满视而不见。
  4. 造句 但是在美国国内大家都仿佛充耳不闻。
  5. 造句 对上述呼吁,雅典方面充耳不闻。
  6. 造句 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7. 造句 老板对她的要求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8. 造句 你就像那充耳不闻群众呼声的人大代表!
  9. 造句 虽然满屋子的人声吵杂,他却似充耳不闻般地看他自己的书。
  10. 造句 而BP的领导层似乎对此充耳不闻,行动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