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zhī hé xǔ rén
成语解释:许:处所。不知道是哪里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疑问句
繁体字形:不知何許人
英文翻译:I don't know who to ask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何:[hé]1.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2.副词,多么:何其壮哉!3.姓。[hè]古同“荷”,担。[hē]古同“呵”,谴责。
许:[xǔ]1.应允,认可:许可。允许。特许。2.承认其优点:赞许。嘉许。3.预先答应给与:许诺。4.女方接受男方求亲:许配。许嫁。以身相许。5.或者,可能:也许。或许。6.处,地方:何许人。7.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许。少许。8.这样:如许。9.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10.姓。[hǔ]1.〔许许〕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2.(許)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话说咱们中文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成语叫"不知何许人",您可别小瞧这五个字,它就像随身携带的侦探放大镜,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来历成谜的人物。举个栗子,前阵子老王在菜市场被小偷偷了钱包,结果有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小偷按住了,等老王要道谢时,那人摆摆手转身就走,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不知何许人"么?
哎您可能要问了,为啥非得用这个成语呢?您瞧,这说法既保留了神秘感,又带着点江湖侠气。就像上周社区广场突然冒出个免费教太极拳的老头,大家连他姓啥都不知道,但跟着练了半个月个个红光满面。这种"不知其来历却受其恩惠"的矛盾感,正是成语的精妙所在。
依我看呐,现在这个刷脸时代反而更需要这类成语。您想想看,外卖小哥送完餐就消失在电梯间,网课老师可能隔着十二个时区,这不都是新时代的"不知何许人"吗?不过话说回来,咱用这成语时可得注意场合,上次邻居家二婶非说新搬来的租客是"不知何许人",结果人家是退休的京剧名角,这事儿闹得可够逗的。
要我说,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像面哈哈镜。您看《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会儿,在围观百姓眼里可不就是个"不知何许人"?等后来晓得是提辖官人,那份惊讶劲儿才成就了经典桥段。所以这成语用好了,能給故事添上好几层反转的乐趣。
最后唠叨句,下次遇到快递员冒雨送货、志愿者默默收拾街道,咱不妨用"不知何许人"来夸赞。毕竟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里,保留点神秘感,生活才更有滋味不是?就像古人说的"大隐隐于市",那些不留名的热心肠,才是真正的现代侠客呢。